银河集团198net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学院机构
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联系我们
党群工作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规章制度
工会活动
关工委工作
新闻动态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图说·文法内外
文法视界
教学工作
专业建设
实验实践教学
学科竞赛
质量监控
普通话测试
教研教改
学科科研
科研机构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校地合作
学生工作
日常管理
学生活动
学生资助
心理健康
创新创业
学生风采
招生就业
招生宣传
招聘信息
就业指导
往年录取数据
专业简介
资料下载
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
工作动态
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教学大纲
质量监控与达成评价
持续改进情况
学校主页
教学工作
专业建设
实验实践教学
学科竞赛
质量监控
普通话测试
教研教改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思政专业教学大纲
2012-06-25 00:00
审核人: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00034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 时:
28学时
编写教师:
傅明华
学 分:
1.5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该课程关注中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一以技助学的目标。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书写规范汉字、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等方面入手,着重训练师范生的从教基本技能。要求书写规范汉字、掌握教师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讲授、示范、实训、观摩。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为基础,以毕业实习为综合表现。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 基础技能训练…………………………………………………………………( 8学时)
1、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要点:(1)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使用(2)“三笔字”书写技能的训练
2、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要点:(1)普通话技能的训练(2)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
3、教师常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要点:(1)班主任工作文体(2)教师教学研究文体(3)教师长用的其他问题
(二)学校实用美术技能训练………………………………………………………(6学时) 1、简笔画
2、板报设计技能
(三) 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 ……………………………………………………(14学时)
1、教学设计技能
2、教案写作技能
3、课堂教学技能
4、听课、评课与说课技能
二、习题与作业
1、每天进行“三笔字”练习检查评比
2、普通话朗诵交谈练习
3、每周出一期板报或手抄报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单项结业的考核方式,每一单项考试合格者分别给以优、良、中三种不同成绩。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王桂波、王国君主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蒋海春主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逻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1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崔泽云、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逻辑学是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此门课程作用与意义是:系统的让学生掌握传统形式逻辑的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形式逻辑的一些内容;培养学生自觉的用逻辑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提高其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与时同时,也为进一学习和理解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任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形式逻辑的讲授。概念、命题、推理,形式结构是传统逻辑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它们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推理是逻辑学的核心。
在该课中的位置十分重要。第二,现代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主要包括命题演算系统,自然推算系统,以及谓词量化理论与模态逻辑。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三: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形式结构。第二,要求学生会准确运用逻辑的基本规律去论证,说明问题。第三,让学生充分利用逻辑知识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逻辑学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为研究主体的科学,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涉及现代逻辑的一部分内容,与日常思维的习惯比较疏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多举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通俗易懂的例子。要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它的基础知识。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按逻辑学的原理去思考、论证一些问题。在讲授过程中,不要单纯的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必须把重点放在理解与应用上。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逻辑属于哲学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哲学、思维学、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普通逻辑主要讲述的是传统形式逻辑,研究概念、命题、推理。因此,它与现代逻辑中的命题逻辑、模态逻辑有着相同的对象,有着一种研究的互补性。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引论…………………………………………………………………………(2学时)
1、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教学内容要点:(1)传统逻辑的产生;(2)传统逻辑的发展;(3)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2、普通逻辑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点:(1)认识与思维;(2)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3)有效性与可靠性;
3、逻辑与语言
教学内容要点:(1)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2)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3)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4、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教学内容要点:(1)普通逻辑的性质和作用;(2)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3)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二)复合命题及其推理……………………………………………………………(8学时)
1、命题与推理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命题与判断、语句;(2)命题形式及其种类;(3)推理及其推理分类;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联言命题;(2)联言命题的逻辑值;(3)联言命题的省略形式;(4)联言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值;(2)关于选言肢是否穷尽的问题; (3)选言推理;
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假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值;(2)假言推理;(3)假言易位推理;(4)假言联锁推理;
5、负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负命题及其逻辑值;(2)负命题的种类;(3)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6、复合命题的其它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2)假言联言推理;(3)反三段论;(4)归谬推理;
(三)命题的判断与自然推理……………………………………………………… (6学时)
1、重言式
教学内容要点:(1)真值形式与真值函项;(2)重言式;
2、命题的真值到定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真值表法;(2)归谬赋值法;
3、命题的自然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自然推理系统的提出及其特点;(2)自然推理的主要规则及其推理;
(四)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6学时)
1、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概念;(2)概念与语词、词项;(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概念的种类
教学内容要点:(1)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3)正 概念与概念;
3、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3)真包含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4、定义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定义;(2)下定义的方法;(3)定义规则;(4)定义的作用;
5、划分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划分;(2)划分的方法;(3)分类;(4)划分的规则;
6、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限制;(3)概念的概括;
(五)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8学时)
l、性质命题的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性质命题;(2)性质命题的种类;(3)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及逻辑方阵;(4)四种性质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5)关于正确运用性质命题的问题;(6)性质命题的推理及其种类;
2、对当关系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传统的对当关系推理;(2)从主项存在问题看对当关系推理有效性;
3、命题变形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换质法;(2)换位法;(3)换质位法;
4、三段论
教学内容要点:(1)三段论概述;(2)三段论规则;(3)三段论格与式;(4)三段论省略式;
(六)关系命题及其推理………………………………………………………………(2学时)
1、关系命题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关系命题;(2)关系的性质;
2、关系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纯关系推理;(2)混合关系推理;
(七)模态命题及其推理………………………………………………………………(2学时)
1、模态命题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模态命题;(2)模态命题的种类;(3)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 (4)的模态和认识的模态;
2、模态推理
教学内容要点:(1)根据模态方阵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2)根据“实然”、“必然”和“可能”的关系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3)模态三段论;
3、规范命题
教学内容要点:(1)根据规范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规范推理;(2)规范三段论;
(八)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3学时)
1、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概述
2、同一律
教学内容要点:(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3)同一律的作用;
3、矛盾律
教学内容要点:(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2)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3)矛盾律的作用;
4、排中律
教学内容要点:(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它的逻辑错误;(3)排中律的作用;
5、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
(九)归纳推理……………………………………………………………………… (2学时)
l、归纳推理的概述
2、完全归纳推理
3、全称归纳推理和统计归纳推理
4、典型归纳推理
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因果联系的特点;(2)求同法;(3)求异法;(4)求同求异并用法;(5)共变法;(6)剩余法;
(十)类比推理与假说………………………………………………………………(4学时)
1、类比推理的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类比推理;(2)类比推理的特点;
2、类比推理的类型
教学内容要点:(1)定类比、否定类比、中性类比;(2)性质类比、关系类比;
3、类比推理的作用
1
假说的一般特征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假说;(2)假说的一般特征;
2
假说的形成
教学内容要点:(1)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2)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3)假说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
假说的验证
(十一)论证与谬误…………………………………………………………………(7学时)
1、论证的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论证;(2)逻辑论证的作用;
2、论证的种类
教学内容要点:(1)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2)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3、论证的规律和规则
教学内容要点:(1)充足理由律;(2)论证的规则;
4、反驳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叫反驳;(2)反驳的种类与方法;(3)反驳的规则;
5、谬误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叫谬误;(2)谬误的种类;
二、习题与作业
1.教材中每章后附带的习题。
2.思维训练题: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 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 "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 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 吗?" 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 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 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他从不失 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形式中的五种以上。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张绵厘主编,《实用逻辑教程》(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印刷版。
[2] 冉兆晴主编,《普通逻辑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09月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2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陈宇宙、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思想史》这个概念覆盖面很宽。为了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将集中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过程,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这门课程的作用,我们把它定位在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提供思想史的支撑和指导性线索。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以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发展的每个阶段的代表作作为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直接对话,追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观发展轨迹。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培养直接阅读经典文本的能力,并理清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建议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反思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重新消化“出发点”。
2、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建议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文献的解读为重点,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这虽然难度要大些,但它是最根本的思想理论建设。
3、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政教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文本学与思想史的基础。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黑格尔主义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出发点……………………………………(10学时)
1、《给父亲的信》
教学内容要点:(1)青年黑格尔运动;(2)马克思从厌恶黑格尔到转向黑格尔;(3)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2、《博士论文》
教学内容要点:(1)自我意识哲学;(2)继承黑格尔,超过黑格尔;
(二)第一次世界观转变……………………………………………………………(10学时)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与《莱茵报》;(2)历史学研究;(3)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1)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三)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 ……………………………………………………… (10学时)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论异化劳动;(2)共产主义的哲学论证;(3)对黑格尔批判方法的批判;
2、《神圣家族》
教学内容要点:(1)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人学批判;(2)开始超出费尔巴哈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倾向;
(四)第二次世界观转变…………………………………………………………… (10学时)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教学内容要点:(1)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2)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彻底解构;
2、《德意志意识形态》
教学内容要点:(1)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从分工出发的社会历史批判;(3)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系统表述;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后视域……………………………………………(10学时)
1、《给安年柯夫的信》
教学内容要点:(1)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历史情境;(2)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接;
2、《哲学的贫困》
教学内容要点:(1)蒲鲁东与《贫困的哲学》;(2)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方法论话语.
二、习题与作业
1、青年马克思为什么转向黑格尔?
2、在《博士论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超出黑格尔?
3、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在哪里?为什么同是唯物主义的原子论者,他们在每一点上的观点都正好相反?
4、马克思是怎样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基础的?
5、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6、马克思是怎样从哲学上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
7、什么是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处于怎样的地位?
8、马克思是怎样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
9、试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10、马克思是怎样接近生产关系概念的?
1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12、试述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系统表述?
13、马克思是怎样超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世界观的?
14、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中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一定的”这个历史情境?
15、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是怎样说明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方法论话语?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8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印刷版。
[2] 张一兵著,《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阿尔都塞著,《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 柯尔施著,《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 路易·阿尔都塞著,《黑格尔的幽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3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编写教师:
代正群
学 分:
4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法学概论》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非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是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与部门法的基本知识,课程的作用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学课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法学概论》是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概要论述,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基本特征及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掌握法的一般原理;学习和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部门法的规定,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课堂讲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案例教学法”。结合法理学问题构成,直接从现实生活以及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择取典型事例进行法理剖析,融理论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提高学生运用理论驾驭生活实践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辩论。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学生讲授等,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如围绕4-5个问题、使用8-10个学时讨论、辩论。
4、布置课后作业,为了避免大量的课余时间被荒废,节省学生在搜集资料中的时间投入,由教师开列思考题目及推荐书目,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5、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法学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学习法学概论,应以一定的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但为了避免与相关学科发生不必要的重复,在法学概论的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法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上。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法学基础理论
1、法的起源和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起源(2)法的发展
2、法的本体…………………………………………………………………………(10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概念(2)法的构成(3)法的渊源与效力(4)法律体系(5)权利与义务(6)法律行为(7)法律关系(8)法律责任
3、法的运行……………………………………………………………………………(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创制(2)法的执行(3)法的适用
4、法的价值与作用…………………………………………………………………(4学时)
(二)宪法
1、宪法的基本原理…………………………………………………………………(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的分类(3)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国家根本制度……………………………………………………………………(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4)我国的经济制度
3、我国的国家机构…………………………………………………………………(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职权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5、宪法实施的保障…………………………………………………………………(1学时)
(三)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体系……………………………………………………(1学时)
2、行政法主体………………………………………………………………………(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主体(2)相对人
3、行政行为…………………………………………………………………………(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行为的概念(2)抽象行政行为(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监督…………………………………………………………………………(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监督的概念(2)行政监督的种类
(四)刑法
1、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和适用范围……………………………………………(1学时)
2、犯罪………………………………………………………………………………(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犯罪的本质和概念(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难(4)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5)共同犯罪
3、刑罚………………………………………………………………………………(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刑罚的概念和目的(2)刑罚的种类(3)量刑的具体运用:量刑、累犯和自首、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和假释、时效
4、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种类…………………………………………………………(1学时)
(五)民法
1、我国民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1学时)
2、民事主体…………………………………………………………………………(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和联营(2)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3、民事权利…………………………………………………………………………(5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财产所有权(2)物权(3)债权(4)知识产权(5)人身权
4、民事责任…………………………………………………………………………(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2)种类(3)方式(4)诉讼时效
(六)刑事诉讼法
1、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2)任务(3)基本原则
2、刑事诉讼程序……………………………………………………………………(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管辖(2)强制措施(3)证据(4)刑事诉讼阶段
(七)民事诉讼法
1、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2)任务(3)基本原则
2、民事诉讼程序……………………………………………………………………(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管辖(2)诉讼参加人(3)证据、期间、送达(4)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5)诉讼费用(6)民事诉讼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
(八)行政诉讼法
1、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2)任务(3)基本原则
2、行政诉讼程序……………………………………………………………………(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受案范围和管辖(2)行政诉讼当事人、代理人(3)证据: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4)行政诉讼程序
二、习题与作业
1、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认识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3、法治与法制有何区别?
4、保证宪法贯彻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5、正当防卫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6、我国刑法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各有哪几种?
7、简述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8、简述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含义?
9、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10、试述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11、试述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及其种类。
12、违约金与定金有什么不同?
13、简述人身权的概念及其分类。
14、简述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15、什么是民事诉讼特别程序?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期评成绩评定为: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8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刘作翔主编,《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澳]维拉曼特著,张智仁、周伟文译,《法律导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德]霍恩著,罗莉译,《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德]魏德士著,丁晓春、吴越译,《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沈宗灵主编,《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张文显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0]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周叶中主编,《宪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焦洪昌、姚国建著,《宪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13]孙宪忠著 ,《中国物权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梁慧星著 ,《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2004版。
[15] [台]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第一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朱新力主编,《行政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刘家兴、丛青茹主编,《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版。
[19]沈岿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0]黄亚英著,《现代国际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社会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4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4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学原理》是思想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社会学原理》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是综合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在社会预测,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加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且可掌握许多分析与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并反思和尝试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社会学原理》是人们使用现代思维方式与技术手段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它力求对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中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测。学习本课程旨在掌握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其他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
授课时主要探讨群体,需要,规范制约等基本社会元素,分析家庭,集体,社区,社层等社会组合,研究各种社会系统和社会运行;并对城市化,主要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社会保障等作一定的涉及。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学的基本任务,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学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并学会运用社会理论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另外,教学应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社会学原理》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在讲课时,要抓住本学科发展的逻辑主线,做到各部分内容均脉络分明,主次适当。不可因内容过多而冗长拖沓,含混不清。
2.《社会学原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内容均会涉及到,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尽可能地参阅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讲清讲透。
3.《社会学原理》是一门注重统计和分析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零散的表象中作出统计和分析,学会提炼和反思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4.《社会学原理》是一门注重调查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讲课时,应注重发散式教学,做到联系社会实际,通过资料和图片的辅助,让学生把视野投到社会现实中,学会如何提炼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和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比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其中,与社会学最接近的是管理学。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社会学的定义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学”词源。(2)关于社会学的诸种意见。(3)本书意见。(4)社会学的性质。(5)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6)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学方法论。(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和工具。
3、社会学的功能
教学内容要点:(1)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功能。(2)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3)社会批评功能。(4)教育功能。
(二)社会学简史……………………………………………………………………(3学时)
1、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学创立的条件。(2)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作。
2、社会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学中心的转移和美国社会学。(2)战后西欧社会学。(3)社会学的新发展。
3、社会学在中国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社会学本土化。
(三)社会……………………………………………………………………………(4学时)
1、什么是社会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的主要特征。(2)社会的基本要素。(3)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观。
2、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3)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4)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点是科学的社会观。
3、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社会关系。(2)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基本范围。 (3)社会制度及功能。
(四)文化……………………………………………………………………………(8学时)
1、什么是文化
教学内容要点:(1)对文化概念的界定。(2)文化的性质和特征。(3)文化的要素。
2、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要点:(1)文化的内部结构。(2)文化的空间结构。(3)文化功能。
3、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文化交流。(2)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文明与文化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文明。(2)文明与社会生活方式。
(五)个人社会化……………………………………………………………………(8学时)
1、什么是个人社会化
教学内容要点:(1)个人社会化的涵义。(2)个人社会化的问题研究角度。(3)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问题。(4)个人社会化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教学内容要点:(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生活实践。
3、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教学内容要点:(1)获得人格和自我。(2)培养社会角色。(3)实现文化转移。(4)完成时代交替。(5)过分社会化的利弊得失观。
4、个人社会化的现实课题
教学内容要点:(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2)双向教育问题。(3)智能教育问题。(4)弱智儿童的教育问题。(5)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
5、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角色理论。(2)社会角色概念。(3)社会角色的类型
2、社会角色的失调
教学内容要点:(1)角色冲突。(2)角色中断。(3)角色失败。
(六)社会互动………………………………………………………………………(4学时)
1、什么是社会互动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互动的含义。(2)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
2、社会行为的情境、过程和类型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互动的情境。(2)社会互动的过程。(3)社会互动的类型。
3、集合行为
教学内容要点:(1)集体行为的一般特征。(2)集体行为的相关理论。(3)集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七)社会群体………………………………………………………………………(4学时)
1、人类的群体性
教学内容要点:(1)个人、群体、社会。 (2)群体的存在的基础。(3)群体的类型。
2、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教学内容要点:(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群体关系。(4)群体领导与决策。
3、初级社会群体
教学内容要点:(1)初级群体的含义。(2)初级群体的特点。(3)初级群体的条件和功能。
(八)家庭与婚姻……………………………………………………………………(4学时)
1、家庭和社会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中的家庭。(2)家庭的性质。(3)家庭的基础。(4)家庭关系
2、家庭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要点:(1)家庭结构类型。(2)家庭的功能。(3)家庭生命周期。(4)中国家庭 的发展变化。
3、婚姻与家庭
教学内容要点: (1)什么是婚姻。(2)婚姻与家庭的过程研究。(3)性别角色与社会性 别。
(九)社会组织………………………………………………………………………(4学时)
1、组织与社会
教学内容要点:(1)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前提。(2)组织的涵义与特征。(3)组织的分类。
2、社会组织的目标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组织的目标。(2)组织目标的制定与实施。(3)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3、社会组织的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组织结构的涵义和表现。(2)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3)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4)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的特点。
4、社会组织的管理
教学内容要点:(1)组织管理的含义。(2)组织管理方式。
(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6学时)
1、社会分层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地位与社会差别。(2)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3)
2、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教学内容要点:(1)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2)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3、我国的阶级阶层
教学内容要点:(1) 改革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2)当代社会分层新局面。
3、社会流动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社会流动。(2)社会流动的类型。(3)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机制。
(十一)社区 ………………………………………………………………………(4学时)
1、社区及其研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概念。(2)社区的类型。(3) 社区研究的方法
2、社区的要素和功能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的构成要素。(2)社区基本功能。
3、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变迁。(2)社区发展。
4、虚拟社区
教学内容要点:(1)虚拟社区的含义。(2)虚拟社区的特征。(3)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关系
(十二)城市和城市化………………………………………………………………(3学时)
1、城市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城市。(2)城市的产生和发展。(3)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化
教学内容要点:(1)城市化概述。(2)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3、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教学内容要点:(1)城市社会文化的相关研究。(2)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十三)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6学时)
1、主要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3)贫困问题。(4)犯罪问题。
2、什么是社会控制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控制的一般含义。(2)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3、社会控制的方式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2)社会控制的方式。
4、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及其工具性手段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2)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3)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十四)社会变迁…………………………………………………………………(4学时)
1、什么是社会变迁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变迁的意义。(2)社会变迁的原因。(3)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
2、社会变迁的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进化。(2)社会改革。(3)社会革命。(4)社会倒退。
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4、社会现代化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现代化的内涵。(2)现代化的特征。(3)西方现代化理论。
二、习题与作业
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5、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6、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中的五种。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 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郑杭生、李迎生著,《中国社会学史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 A·肯顿,《行为互动》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5] 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著,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
[6] 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公务员制度与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5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理论48 实践16
编写教师:
代正群
学 分:
3.5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公务员制度与实务》是思政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的任务是探讨和推广公务员制度,以介绍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为主,也涉及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过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逐渐地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的制度,它又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就为我国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做好了准备。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务员制度基础理论(如公务员制度的价值与内涵、公务员分类理论、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理论、公务员职位分类原理、公务员管理体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具体现状(如公务员录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升降和纪律惩戒制度、薪酬制度、伦理制度等)有充分的理解,了解我国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明确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性,熟悉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并学会思考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人事管理方面的某些有益经验和做法。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课堂讲授:重在本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借鉴西方公务员管理理论,密切联系我国实际。
(2)案例分析: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培育团队精神,利用相互讨论,取得互相启发的良好效果。
(3)课堂讨论:选择某一课题或领域,通过思考、分析、争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或知识的误解之处,并及时加以纠正或引导。
(4)现场观摩:与实习基地联系,带学生参访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座谈研讨。
(5)专业实习:深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当中,学习实际的、完整的公共管理过程,从而加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公务员制度与实务》应在熟练掌握政治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同时,行政法学、领导科学等后续相关课程有助于对本门课的进一步理解。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
1、公务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3)公务员制度在世界范内的迅速发展与推广
2、我国人事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改革………………………………………………(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的科举制度(2)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基本原则(2)特点
(二)义务与权利
1、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涵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涵义(2)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产生(3)规定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意义
2、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容…………………………………………………(1学时)
3、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特点………………………………………………………(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与公民义务权利的联系和区别(2)与政党、社团组织成员义务权利的区别(3)公务员义务、权利本身的特点
(三)职位分类
1、人事分类制度概况………………………………………………………………(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两种人事分类制度(2)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2、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原则和主要内容…………………………………………(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实行职位分类的原则(2)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考试录用
1、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行录用制度的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发展(2)实行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与主要内容………………………………………(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录用的涵义(2)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基本原则(3)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类、方法和内容(4)我国公务员录用的程序
(五)考核
1、考核制度的涵义与建立考核制度的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建立考核制度的科学依据(2)建立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
2、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2)公务员考核的内容(3)考核的等次和标准(4)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六)奖励
1、奖励制度的发展和建立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意义………………………………(1.5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奖励制度的概念(2)建立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意义(3)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基本原则
2、我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的主要内容………………………………………………(2.5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奖励的条件(2)公务员奖励的种类(3)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七)纪律
1、公务员纪律的涵义及实施公务员纪律的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纪律的涵义及特点(2)实施公务员纪律的意义
2、公务员纪律的内容………………………………………………………………(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纪律(2)工作纪律(3)廉政纪律(4)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纪律
3、承担违纪责任的形式和行政处分的原则与解除…………………………………(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承担违纪责任的条件(2)承担违纪责任的形式(3)行政处分的原则(4)行政处分的程序和要求(5)行政处分的解除
(八)职务升降
1、职务升降在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职务升降的含义(2)职务升降的作用和意义
2、职务晋升与降职…………………………………………………………………(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职务晋升的原则和主要标准,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职务晋升的程序,升职和升级(2)降职的含义,降职的条件,降职的程序
(九)职务任免
1、职务任免的涵义………………………………………(1学时)
2、职务任免制度……………………………………………………………………(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任用方式(2)任免机关(3)任免权限(4)任免手续的办理(5)任免程序
(十)培训
1、培训的特点、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特点(2)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2、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制度…………………………………………………………(3学时)
(1)公务员培训的原则(2)公务员培训的种类(3)培训的课程和内容(4)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十一)交流
1、公务员交流制度概念……………………………………………………………(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交流制度概念与涵义(2)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原则
2、我国的公务员交流制度……………………………………………………………(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调任(2)转任(3)轮换(4)挂职锻炼
(十二)回避
1、回避制度的历史借鉴与建立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回避制度的历史借鉴(2)建立回避制度的重大意义
2、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贯彻执行………………………………………(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回避的范围:配偶回避、血亲回避、姻亲回避(2)公务员回避的种类(3)公务员回避的执行
(十三)工资保险福利
1、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意义和原则……………………………………………(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工资的涵义及其实质(2)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确立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原则
2、公务员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形式(2)奖金与津贴制度(3)工资水平与增资机制
3、公务员的保险与福利……………………………………………………………(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保险制度的涵义和作用(2)现行国家机关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公务员保险制度的改革设想(3)现行国家机关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改革趋势
(十四)辞职辞退
1、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概念…………………………………………………………(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涵义(2)公务员辞职辞退的特征
2、我国的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条件(2)公务员辞职辞退的程序(3)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法律后果
(十五)退休
1、建立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国家公务员退休的涵义(2)建立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
2、我国的公务员退休制度…………………………………………………………(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退休方式、条件及退休的审批(2)退休公务员的待遇、安置和管理
(十六)公务员管理机构
1、公务员管理体制…………………………………………………………………(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能(2)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2、我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政府人事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2)现行公务员管理机构
二、习题与作业
1、试对公务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做一对比。
2、分析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联系本课程所学内容,针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自选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课程论文。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期评成绩评定为: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8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
许法根主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周敏凯主编,《比较公务员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姜如海主编,《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商务印出馆,2003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6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张群喜、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个性发展平台的一门选修课,其以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现代化建设造就合格人才。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它的对象仿佛是一块有无数层面而且在不断旋转的立方体,每一学科的知识都能部分正确地解释其中某时刻点的某一个或几个层面,但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又都不足以涵盖不同时间有不同内容和特点的所有层面。即便作为一门跨学科知识,国际政治学与纯粹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或工具性也不一样。一方面,国际关系学有它自己的成系统的鲜明对象和范畴,如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国家、国际社会、国际组织、世界系统、综合国力、均势、强权、霸权、帝国主义、国际冲突、国际干涉、国际协调、地区一体化,等等。这使得它区别于其他大的门类,某种程度上像是诸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一类的大学科。另一方面,国际关系研究必须借助其他专门学科的“工具箱”,例如,讨论国家主权问题时离不开国际法的严谨定义,讨论国际冲突时常常要使用军事学的术语,讨论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演化问题时会涉及民族学理论和历史学分期,讨论综合国力问题时多半要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讨论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时必须同时有政治学和经济学知识的帮助,讨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时通常要查阅有关的地理书籍……。像一位英国学者指出的那样,不论是自由进化论,或马克思主义的史唯物主义,还是沃伦斯坦的世界系统论,以及国际历史社会学、批判性国际主义理论、全球范围的后现代主义,等等,总之,一切在当代产生影响的社会变革理论和国际学说,都可成为新的国际问题研究的启迪源。由此说来,国际关系学既是多学科的研究,要借鉴、利用、吸收别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更是跨学科的探索,即在新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综合和归纳。这是它的优势,是其希望所在。其基本要求是:
(一)了解和掌握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与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以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社会或世界全面的现状及其发展,预测国际社会或世界全局的未来,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等行为主体及其它非国家因素,总结和掌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一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概况;二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三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四是转型中的东欧中亚经济与政治;五是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六是当代世界主题与国际新秩序;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总体框架结构中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当代世界格局的新的特点;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什么,国际新秩序的框架结构,掌握世界格局变化的新趋向,弄清影响国际新秩序的因素;了解东欧剧变及中亚诸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概况及其他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掌握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相互关系;了解发展中国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掌握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性;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掌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政治、经济新特点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性。本课程应以实务分析教学为重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难点:世界格局变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方面它离不开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自成体系,从理论的高度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探求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概况…………………………………………………(10课时)
1.当代世界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3)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和焦点问题。
2.当代世界政治
教学内容要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初步分化。(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3)世界政治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10课时)
1.经济发展的现状
教学内容要点:(1)快速发展的经济。(2)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3)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2.政治发展的现状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2)政治状况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3)美国的对外战略新特点。(4)日、西欧的外交政策。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0课时)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2)政治发展中的问题。(3)经济发展的艰难曲折。(4)经济体制的调整。(5)对外关系的发展。
2.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1)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因素。(2)发展的对策。
(四)转型中的东欧中亚经济与政治………………………………………………(10课时)
1.东欧的政治与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1)剧变后的东欧政治的变革。(2)经济体制的改革。
2.中亚的政治与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1)中亚各国发展现状。(2)经济变革的阵痛与经济的复苏。
(五)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10课时)
1.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资的发展。(2)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4)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格局。
2.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中国
教学内容要点:(1)全球化给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WTO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
3.当代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内容要点:(1)世界主题的转换。(2)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3)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习题与作业
1.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是什么?
2.多元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怎样?
3.中东局势和世界反恐怖活动的展开与多元政治格局的关系怎样?
4.评析“文明冲突”论。
5.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对稳定世界局势,维护世界和平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6.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冯特君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张术环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1日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7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4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共性平台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必修课。它主要帮助学生深层面、全面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系统中的哲学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生观、世界观引导的科学性、全面性,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背后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为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打下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构成、理论呢品质,现时代的实践观,认识的本质和结构;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实践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了解社会及其基本结构;并把其作为一种人生观指导。
基本要求:
1.学生掌握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2.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界划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会哲学思考。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不应过份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应根据课时的多少以问题为中心,抓住根本性问题将深讲透;少而精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哲学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基础;在哲学与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中,哲学是方法论基础。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学时)
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1)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要点:(1)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4)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二)实践与世界…………………………………………………………………(12学时)
1、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要点:(1)时践:人类的存在方式;(2)时间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3)实践的运行机制;
2、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教学内容要点:(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3)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3、实践观专题
教学内容要点:(1)发展中的实践观;(2)当代中国在实践观研究方面的发展和动态。
(三)世界的联系和发展…………………………………………………………(10学时)
1、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教学内容要点:(1)唯物辩证法的确定;(2)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的统一;
2、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教学内容要点:(1)事物的普遍联系一起多样化;(2)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要点:(1)规律及其分类;(2)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3)发展的决定性。
4、科学发展观专题
教学内容要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科学发展观的践行现状。
(四)认识的本质和结构……………………………………………………………(8学时)
1、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教学内容要点:(1)实践与认识的发生;(2)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3)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2)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3)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和发展;
(五)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9学时)
1、认识的过程
教学内容要点:(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2、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教学内容要点:(1)信息、选择、建构;(2)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3)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六)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0学时)
1、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的实践性;(2)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2、社会经济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2)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3)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3、社会政治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结构及其核心;(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3)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的观念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2)观念结构的构成;(3)观念形态的功能;
(七)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9学时)
1、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发展过程中的自在形式和滋味形式;(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3)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教学内容要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4)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
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要点:(1)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2)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3)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4、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要点:(1)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3)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习题与作业
1、哲学思维的基本维度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如何认识?
3、人类社会的历史性生成与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我如何理解?
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为什么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5、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对探索认识的本质及过程有什么根本的意义?
6、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当代实践中如何统一?
7、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的解释为什么是唯物主义的?
8、唯物史观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如何把握?
9、如何辩证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李秀林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美]罗伯特•罗兰•沃尔夫著,《哲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俞吾金,《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5]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 韩庆祥、毛卫平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疑难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 [瑞士]皮亚杰著,《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0] 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8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春、夏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编写教师:
刘爱芳
学 分:
4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自从人类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孕育出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之后,也就有了人们描述和阐释社会政治现象的概念、语言、思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门生机勃勃的独立学科,这就是政治学。它是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试图从多维视角展示人类对政治的理解及由此形成的思想成果。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阐释与分析,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作好理论和方法的准备,使他们能够把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了解政治学的概念体系及基本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了解政治生活的各种价值要素及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掌握国家权力的起源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并尝试运用政治合法性理论解读当代中国政治;了解各种政权组织形式、各种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优劣;理解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解决民族问题、民族矛盾的各种理论与制度设计;了解政党政治的一般理论,尝试运用政党理论分析中国的政党政治;了解利益集团对政治实践的影响、我国利益集团的特点,理解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的各种理论与制度设计;了解东西方政治文化的不同特色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政治发展一般理论,理解政治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尝试运用政治发展理论解读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领会政治的本源与演变,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流派,把握政治学的各主题领域,了解现代政治运作的基本制度与过程,学习用政治学的眼光分析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阅读经典文献法、社会调查法以及讨论法。其中讲授法主要用于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等内容的阐释与分析;阅读经典文献法主要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系统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社会调查法主要适用于对某些政治制度在政治实践中运行状况的调查,如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状况、选举制度的运行状况;讨论法结合社会调查法以及阅读经典文献法进行,如结合阅读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经典文献以及关于村民自治的调查,讨论分析村民自治过程中“两委”矛盾的深层原因。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学生了解政治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从纵向角度看,本课程为政治思想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只需具备一般社会科学知识即可进入本课程的学习,它将为后续课程如行政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务员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从横向角度看,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和政治学是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学关注如何增加社会财富,政治学关注如何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国家与法在起源和本质上的一致使得政治学与法学的分支学科如法理学、宪法学成为姊妹学科;政治学和社会学也研究某些共同的社会现象,如社会成员的划分问题(即政治学中阶级阶层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只是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导论:由政治引发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4学时)
1.由政治引发的思考
教学内容要点:(1)关于政治价值追求的思考。(2)关于政治制度的思考。(3)关于政治统治方式的思考。
2、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的含义。(2)为什么研究政治。(3)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3.政治学的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要点:(1)西方政治学的基本脉络(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变迁)。(2)中国政治学的基本脉络。
(二)政治学的概念体系与研究方法………………………………………………(6学时)
1.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概念的性质和类型。(2) 政治学的概念体系及政治学的核心概念。(3)几组常见概念辨析
2.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的历史变迁。 (2) 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述评。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三)政治价值分析: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与政治意识形态……………………(6学时)
1、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价值体系的意义。(2)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分析。(3)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4)政治价值体系与现实政治生活
2、政治意识形态
教学内容要点:(1)意识形态的含义与作用。(2)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3)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四)政治起源与政治合法性分析…………………………………………………(8学时)
1、国家的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1)关于国家概念的各种学说。(2)国家的要素。(3)主权与人权之争
2、关于国家起源的各种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神权论。(2)契约论。(3)暴力论或掠夺论。(4)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5)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起源论。
3、国家(权力)的根据(合法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教学内容要点:(1)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内涵。(2)国家或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的思维历程。(3)现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与源泉。(4)政治合法性理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
(五)政治结构分析之:国家权力的配置…………………………………………(8学时)
1.国体与权力——权利的分配原则
教学内容要点:(1) 马克思主义的国体、政体之分。 (2) 自由宪政主义的权力权利分配原则。
2.国家权力配置(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或政体
教学内容要点:(1)政体的内涵与类型划分。(2)政治学关于良好政体的探索历程。(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国家权力配置(二)——国家结构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种类。(2)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4、国家权力配置(三)——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教学内容要点:(1)代议机关(立法机关)及其职权。 (2)国家元首及其职权。(3)行政机关及其职权。(4)司法机关及其职权。
(六)政治结构分析之:主要政治关系……………………………………………(10学时)
1.政治关系(一)——国家与市民社会
教学内容要点:(1)市民社会的概念。(2)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各种理论。(3)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解读中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2、政治关系(二)——国家与民族
教学内容要点:(1) 民族、族群与民族主义相关概念解析 (2)解决民族问题的几种理论与制度设计。(3)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政治关系(三)——国家与政党
教学内容要点:(1) 西方政党政治的一般理论与制度。(2)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理论。
4、政治关系(四)——国家与利益集团
教学内容要点:(1)利益集团的概念及基本理论。(2)国家与利益集团关系的核心问题
(3)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现象
(七)政治行为分析…………………………………………………………………(8学时)
1、政治统治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统治的含义。(2)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特征。(3)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
2、政治管理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管理的含义。(2)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3)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3、政治参与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参与的含义。(2)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3)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4、从统治到治理
教学内容要点:(1)背景与概念。(2)治理对传统政治的冲击
(八)政治环境与政治文化分析……………………………………………………(6学时)
1、政治环境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环境概述。(2)政治体系内环境。(3)政治体系外环境
2、作为政治环境的政治文化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的关系。 (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3)西方政治文化传统。(4)我国政治文化传统
(九)政治发展分析 ………………………………………………………………(8学时)
1.政治发展与政治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 政治发展理论的概念体系。(2)发展研究与政治发展理论。
2.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主题之:政治发展与政治民主化
教学内容要点:(1) 民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2)世界民主化进程。(3)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启示
3、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主题之: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稳定的内涵。(2)政治不稳定的原因。(3)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
二、习题与作业
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如何理解国家的阶级性与公共性?
3、如何理解“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己。”
4、一个良好的社会在政治权力的分配方面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讨论)
5、如何提高或巩固政治合法性基础?
6、如何理解依法执政?
7、试分析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8、试分析利益集团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9、比较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10、如何理解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的关系?
11、如何理解“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占该课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景跃进、张小劲等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安德鲁·海伍德著,《政治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大卫·马什等,《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4]柏拉图著,
张竹明
译,《理想国》,
译林出版社
,2009年7月。
[5]亚里士多德著,
颜一
,
秦典华
译《政治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6](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7](英)霍布斯著,《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2年。
[8](英)洛克著,《政府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9](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
[10](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美)汉密尔顿等,
程逢如
,
在汉
,
舒逊
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4月。
[12](法)托克维尔著,
董果良
译《论美国民主》(上、下),商务印书馆,2009年2月。
[13](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14] (美)古德诺著,《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
[15](美)达尔著,《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1999年。
[16](美)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
[17](美)罗尔斯著,
何怀宏
等译《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18](美)诺齐克著,
姚大志
译,《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
[19](美)伊斯顿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
[20](美)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21](美)萨托利著,《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
[22](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23](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4](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
[25](美)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
[26](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
[27]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
[28]俞可平主编,《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1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9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刘潇潇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学校政治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理论的教育。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它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
2、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
3、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使学生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方法与建议
该课程属于基础性学科,理论性较强,建议这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另外,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案例进行讲述,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原则、方法和艺术等基本内容部分,难点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的理解。在授课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讲述。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相结合。抽出一定时间对企业、事业、行政机关进行考察。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掌握,通过学习是使学生具备和掌握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
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4学时)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特殊矛盾;(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2)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
1、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要点:(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要点:(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3)关于“灌输”的理论;(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
教学内容要点:(1)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无用与精神万能论;(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论和机械论;(3)坚持人的本质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与有的两种错误倾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2学时)
1、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要点:(1)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与利用。
教学内容与要点:(1)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与继承;(2)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家与资源的批判与借鉴。
3、无产阶级思想道德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教学内容与要点:(1)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2)马、恩、列、斯对地向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2学时)
1、思想与行为
教学内容与要点:(1)什么是思想(2)思想的表现形式;(3)行为及其分类;(4)思想与行为的关系。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教学内容与要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含义;(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3、内化与外化
教学内容与要点:(1)内化及其基本环节;(2)外化及其制约因素;(3)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4、疏通与引导
教学内容与要点:(1)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2)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
5、教育与管理
教学内容与要点:(1)教育管理的基本含义;(2)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6、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教学内容要点:(1)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2)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
(五)思想政教教育的过程与规律…………………………………………………(6学时)
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品格及其结构;(2)思想政治品格形成发展过程;(3)思想政治的形成发展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3)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2学时)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由为其服务;(2)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3)思想政治教育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社的基础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要点:(1)向导作用;(2)保证作用;(3)育人作用;(4)协调作用。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6学时)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
2、思想政治经与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要点:(1)客观环境的影响;(2)微观环境的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
(八)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6学时)
1、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和特点;(2)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3)认识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教学内容要点:(1)青少年。(2)领导干部。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8学时)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教学内容要点:(1)确立目标的意义;(2)目标的含义与确立的依据;(3)目标的类型与特性;(4)目标的内容及实施。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要点:(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3)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4)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2学时)
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即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说理引导法;(2)实践锻炼法;(3)熏陶感染法;(4)比较鉴别法;(5)自我教育法;(6)心理咨询法。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4学时)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系教育着主导作用的发挥;(3)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新局面的开拓。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和职能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队伍的结构;(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能;
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及其培养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素质;(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培养;
4、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内容与要点:(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
(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4学时)
1、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教学内容要点:(1)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观;(2)加强党对思想教育的领导;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教学内容要点:(1)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2)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3)善于依靠群众组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教学内容要点:(1)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2)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二、习题与作业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简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特点涵盖哪些基本方面?
5、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6、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新特点与新经验?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8、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9、试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10、试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11、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
12、试述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
1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4、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15、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16、为什么要对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
17、试分析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8、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9、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优良传统?
20、简要回答思想及其表现形式。
21、什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怎样?
22、如何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
23、什么是教育和管理?
24、什么是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如何正确处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关系?
25、简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26、试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27、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何在?
28、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9、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重要内容?
30、简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1、试分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何重要性?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1、课程考核形式:考试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测验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2]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3]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邱伟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苏崇德等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1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政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傅明华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中西思想文化比较”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的比较分析,异中求同,同中见异。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近现代中国的内在的本质关系,从而使其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现代意识,塑造真正的现代性品格。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要熟悉中西思想史和社会生活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能自觉地进行理性批判。全面深刻地检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际,批判地建构起自己的现代化文化理念并内化为一种品格。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并进行实地场所教学,辅以多媒体手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具有交叉性质,同时又是其它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导论………………………………………………………………………………(6学时)
1、文化——文明的探源与释义
2、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3、中西文化寻根
(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论、特性及意义……………………………………………(4学时)
1、比较文化学的概念、特性
2、文化比较的方法、意义
(三)世界文化类型的划分…………………………………………………………(4学时)
1、文化类型及理论模式
2、世界上古文化类型
3、世界经典文化类型
4、近现代文化交流与转型
(四)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10学时)
1、历史对中西文化精神异同的探讨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五)中西思维方式比较……………………………………………………………(4学时)
1、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2、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3、实践理性与思辩理论
(六)中西宗教文化比较……………………………………………………………(6学时)
1、宗教态度
2、宗教信念
3、宗教体验
4、王权与教权
(七)中西社会规范体系的比较……………………………………………………(4学时)
1、礼制与法治
2、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
3、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
(八)中西语言文学比较……………………………………………………………(6学时)
1、语言、思维与文化
2、诗性的抒情与史诗传统
3、类型化群像与独异的个体
4、中西悲剧的比较
(九)中西艺术比较…………………………………………………………………(6学时)
1、中国艺术的形式构成(写意)
2、西方艺术的形式构成(写实)
(十)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4学时)
1、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中国文化的继承与更新
二、课程实验与实习
教学考察(三)(一周)
三、习题与作业
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文化比较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是什么?
3、中国文化发展中的西方概念。
4、怎样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关系?
5、谈谈经典文化的类型。
6、中西方哲学的差异有哪些?
7、中西方传统道德多以什么为中心?
8、中西宗教的差异表现在哪里?
9、中西建筑艺术的特色?
10、写一篇考察报告。
四、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1、课程考核形式:考试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分)+期末考试成绩(80分)=期末总成绩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考察报告成绩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泰山出版社,1997。
[2] 冯禹、邢东风主编,《宏观比较哲学名著评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何光沪、许志伟主编,《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 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主编,《中西五百年比较》,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
[5] 张法主编,《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杨适主编,《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 胡文仲主编,杜学增著,《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8] Davis, Linell著,《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9] 魏光奇著,《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 简孙著,《中国结 美国梦—中美文化差异趣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81个话题同时中美国差异》,袁岳 David J. Friestein,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
[12] 田德新编著,《地球村签证:轻松跨越文化鸿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 赵启正著,《在同一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
[14] 宋莉主编,《风采中国:中国文化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 周仪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 杨敏等主编,《中国文化通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7] 张蓓 韩江编著(上、下),《中国文化掠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 丁往道著,《中国文化掠影》,周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19] 杨敏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 林语堂著,《吾国与吾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21] 常宗林,李旭奎编,《中国文化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 廖华英主编,《中国文化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23] 应成翠主编,《注目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 杨天庆编著,《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
[25] 解本亮著,《凝视中国—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民族出版社,2004年。
[26] ,李莎 卡尔杜齐著,《感受中国》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8] 黄建滨主编,《感悟中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29] 黄建滨主编,《中国文化阅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30] 叶朗,朱良志编,《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31] 包凡一,白若德主编,《外国人这样看中国》,新华出版社,2009年。
[32] 谢艳明主编,《西方文化与风俗指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 毛峰编著,《不可不知的西方文化常识》,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
[34] 潘能主编,《西方漫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 陈红薇 欧小琪编译,《西方风情录》,外文出版社,2000年。
[36] 张菊荣主编,《西方文化风情路:英国篇》,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7] 池小泉主编,《西方文化风情路:美国篇》,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8] 赵群主编,《异域文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9] 马丁、甘农著,黄华光、徐力源译,《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2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春、夏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杨纪兰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系四年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和活的灵魂
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与建设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道理。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是要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想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作用和重大历史地位。
2、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关于中国革自与建设的基本理论,增强学生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
3、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是要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掌握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走向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理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在教学中,请清楚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资料,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把握好教学切入点。
3、理清楚各章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4、突出重点和难点。
5、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坚持马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本大纲为参考文献,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大纲基本要求,在使用过程中适当调整。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序言……………………………………………………………………………(4学时)
主要介绍“毛泽东思想概论”涵盖的主要内容,讲清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如何学好“毛泽东思想概论”。设置这方面的内容,主要规范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与要求,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等概要的论述。
2、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确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方法
认真学习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6学时)
本章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教学内容要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动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学时)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要点:(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文化底蕴。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教学内容与要点:(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3)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曲折。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教学内容要点:(1)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2)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3)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全党的确立。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教学内容与要点:(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4)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的恢复及其新发展。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0学时)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教学内容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欢欣鼓舞象。(2)新民主主革命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必两步走,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教学内容要点:(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2)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及其相互关系。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要点:(1)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近代中国的国情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中国胜利的基本依据。(3)“工农武装割据”在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教学内容要点:(1)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3)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6学时)
1、过渡时期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履行遵守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的确立 。这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一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4学时)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教学内容与要点:(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人民民主专政论论的主要内容(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 说
教学内容和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教学内容和要点:(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4、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教学内容和要点:(1)国际形势判断与国际战略思想。(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七)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学时)
1、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教学内容与要点:(1)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2)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2、人民战争及其战备战术
教学内容与要点:(1)无产阶级战争观。(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3、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教学内容和要点:(1)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强大的人民军队。(2)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技术。(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八)政策和策略理论………………………………………………………………(4学时)
1、政策和策略重要性的思想
教学内容和要点:(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制定政策和策略的主要依据。(3)贯彻执行政策策略的正确方法。
2、政策和策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与要点:(1)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2)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
(九)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4学时)
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教学内容和要点:(1)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2)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3)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2、文化工作理论
教学内容与要点:(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2)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3)科技工作的方针。(4)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3、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与政策
教学内容和要点:(1)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2)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劳动人民的一部分。(3)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十)党的建设理论………………………………………………………………(4学时)
1、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
教学内容和要点:(1)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点。(2)把思想建设放在澡的建设的首位。(3)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2、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教学内容和要点:(1)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2)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3)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党的团结和党内思想斗争
教学内容和要点:(1)党的团结是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2)党内思想斗争的正确方针。(3)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经验。
4、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教学内容和要点:(1)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2)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4学时)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教学内容要点:(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教学内容要点:(1)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思想不公过支是今天是,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民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3)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二、习题与作业
1、为什么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怎么样学好毛泽东思想?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4、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5、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6、怎样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革命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8、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9、怎样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
11、为什么说农民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什么?
1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4、为什么说中加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成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6、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有何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17、怎样理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8、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19、无产阶级在统计表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0、如何理解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21、为什么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22、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形成了哪些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呢?
23、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必然?
2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意义是什么?
26、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者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何关系?
27、毛泽东提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德的意义何在?
28、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艰难曲折及其历史局限?
29、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30、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1、实事求是基本内容是什么?
3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
33、如何理解独立自主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34、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考试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王顺生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 范贤超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3] 庄福林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3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机制,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广泛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提高道德自律能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及其他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提高道德自律能力,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四有”新人。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该门课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2-4学时)。
2、启发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学习、思考。
3、指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科学的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基础科学。道德起源于人类劳动,直接根源于社会的经济关系,受制于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人的行为活动中。因此,伦理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伦理学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共同构成政教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伦理学的对象、方法和任务…………………………………………………(2学时)
主要立阐述什么是伦理学,怎样研究伦理学,为什么要研究伦理学等问题。
1、伦理学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点:(1)人类道德思考的发展和伦理学的产生;(2)对伦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3)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2、伦理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一般的科学方法;(2)社会科学的方法;(3)作为具体科学的伦理的特殊方法;
3、伦理学的任务
教学内容要点:(1)科学地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及其规律;(2)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3)研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成长规律;(4)批判旧道德,更新旧观念;
(二)道德的起源与本质……………………………………………………………(4学时)
主要论述道德起源和本质
1、人和道德
教学内容要点:(1)人和社会的诞生;(2)人存在的二重性和人的道德需要;(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
2、道德的起源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2)原始道德的发生;
3、道德的本质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三)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8学时)
主要探讨道德的内部结构,对外社会功能和运行机制,从宏观上较完整地把握道德。
1、道德的结构模式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的结构态势;(2)道德的社会结构模式;(3)道德的个体结构模式;
2、道德的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的基本社会功能;(2)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3)道德的调节功能的特殊性;
3、道德的运行机制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运行的目标体系;(2)道德运行的外部机制;(3)道德运行的内部机制;(4)道德运行的轨迹;
(四)道德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4学时)
1、道德的历史类型
教学内容要点:(1)原始社会的道德;(2)奴隶社会的道德;(3)封建社会的道德;(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2、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道德的曲折前进过程;(3)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3、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要点:(1)传统伦理的肯定方面;(2)传统伦理的否定方面;(3)对待中国传统伦理的两种倾向;
(五)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进步的崭新阶段 …………………………………(4学时)
l、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共产主义道德的科学涵义;(2)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3)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
2、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
教学内容要点:(1)共产主义道德同旧道德的根本区别;(2)共产主义道德是历史上优秀道德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
教学内容要点:(1)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3)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
(六) 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8学时)
本章主要研究个体道德的实质、功能、形成和发展过程。
1、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
教学内容要点:(1)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内化;(2)个体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3)个体道德对社会道德的能动作用;
2、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要点:(1)他律阶级——义务的要求;(2)自律阶级——良心的形成;(3)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价值目标的确立;
3、个体的道德人格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人格的概念和特征;(2)道德人格的结构和功能;(3)道德人格完善中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七) 个体道德运行的宏观机制——社会的道德调控………………………… (6学时)
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是同社会的道德调控分不开的社会的道德调控,是个体道德运行的宏观机制。研究社会道德调控的实质,特点和方式,阐明其在个体道德运行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任务。
1.道德调控概说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调控的一般概念;(2)道德调控的特点和实质;(3)道德调控的作用和机制;
2.社会赏罚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赏罚的道德意义;(2)社会赏罚的形式;(3)荣誉与耻辱;
3.社会道德评价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2)社会道德评价的根据;(3)善与恶;
4.社会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道德教育的任务和意义;(2)社会道德教育的特点和方法;(3)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八)个体道德运行的微观机制——个体道德活动………………………………(8学时)
社会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就在于能否推动个体进行积极的道德活动,将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因此,个体的道德活动是个体道德运行的微观机制,也是个体道德状况的动态表观。研究个体道德活动的一般特征、结构和动力,阐明个体道德意识活动、道德行为选择活动、道德修养活动的性质及其在个体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是进一步深入认识个体道德及其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人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塑造高尚道德人格,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1、个体道德活动概说
教学内容要点:(1)个体道德活动的一般概念;(2)个体道德活动的结构;(3)个体道德活动的动力;
2、个体的道德意识活动
教学内容要点:(1)个体的道德认识活动:人生观和道德理想;(2)个体的道德情感活动;(3)体的道德意志活动。
3、个体的道德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要点:(1)个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及其道德责任: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2)道德行选择中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冲突;
4.个体的道德修养活动
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修养的特征和实质.;(2)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九)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8学时)
对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考察分析之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体系,简明它的基本内容,揭示它对人类道德完善化的意义和作用,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调控和价值导向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个体道德活动指明人格完善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正确方向。
1、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性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道德规范之间的对立;(2)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最高要求
教学内容要点:(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3)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
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对人道主义的历史方案;(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形成和发展;(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4、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要求和意义;(3)高尚的爱情和婚姻家庭道德;
(十) 走人类道德完善的必由之路…………………………………………………(2学时)
以个人同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是当代人完善自我和社会的道德必然。人们对道德必然的综合理解和实际把握,集中地体现在他们人生观和幸福观之中。人们的人生观和幸福观一经形成和确立,反过来又是促进其理解和把握道德必然的内部机制。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推动人们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幸福观。这是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任务,也是当代人道德完善的必由之路。
1、“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要点:(1)人生观的本质和意义;(2)人生观的形成及其阶段性;(3)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征;
2、树立无产阶级的幸福观
教学内容要点:(1)幸福的本质和幸福观的形成;(2)关于幸福与道德“悖论”的历史考察;(3)无产阶级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3、立志做社会主义新人
教学内容要点:(1)人生和立志;(2)立志做社会主义新人;
二、习题与作业
1、什么是伦理学?简述伦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什么是道德现象?应该怎样划分道德现象?划分道德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3、试述确立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4、试述伦理学的基本任务及确定其任务的基本依据。
5、述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地位。
6、什么说没有人类的社会关系就没有人类的道德?
7、怎样理解道德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8、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9、试述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10、道德进步的客观规律性有哪些?
11、怎样理解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
12,、试分析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13、个体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特征是什么?
14、试述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完善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15、试述个体道德人格完善中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16、简述个体道德运行的机制。
17、试分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18、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19、社会主义的爱情和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0、试述加强爱情婚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联系实际,试述“走人类道德完善的必由之路”的现实意义。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应该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五种以上。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年1月。
[2] 唐凯麟主编,《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王海明主编,《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1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4
开课学期: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为政教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了解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特别是通过学习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分配理论、流通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地租理论、经济危机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理论等基本原理,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第二次世界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了解现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特别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跟踪和熟悉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有关政治经济学原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部分教学时建议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国有企业、合营企业和独资企业,让学生比较了解这几种性质的企业异同。学习这一部分时,针对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多组织学生就很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政治学社会主义部分时应注意对比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以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同之处,以更深刻地理解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两个重大发现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学习本课程,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学习剩余价值理论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另一重大发现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经济类课程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
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学时)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内容要点:(1)教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3)生产关系;(4)理论办在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分歧;
2、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要点: (1)经济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二)商品和货币……………………………………………………………………(6学时)
1、商品
学习内容要点: (1)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2)使用价值和价值;(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货币
学习内容要点:(1)价值形式的发展;(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职能;
3、价值规律
学习内容要点:(1)价值规律的内容;(2)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4学时)
1、货币转化为资本.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学习内容要点:(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率;
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学习内容要点:(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工资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四)资本积累………………………………………………………………………(4学时)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含义;(2)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意义;(3)资本积累的含义;(4)资本积累的实质;(5)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
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2)积累的一般规律;(3)资本主义失业人口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4学时)
1、产业资本的循环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循环的概念;(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2、资本周转
学习内容要点:(1)资本周转的概念;(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3、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学习内容要点:(1)社会总产品;(2)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3)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4)有机构成提高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六)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4学时)
1、利润和平均利润
学习内容要点:(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2)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3)借贷资本和利息;(4)地租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学习内容要点:(1)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3)经济危机的根源;(4)二战后的特点;
(七)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4学时)
1、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学习内容要点:(1)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2)垄断组织的形式;(4)垄断利润及其本质;(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主义
学习内容要点:(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的实质;
3、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学习内容要点:(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生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学时)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学习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点;(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点;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内容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学习内容要点:(1)初级阶段的含义;(2)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学习内容要点:(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3)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及弊端;(4)建立和发展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九)社会主义生产基本经济制度…………………………………………………(4学时)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学习内容要点:(1)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商品经济的优越性与不足;
2、社会主义生目的和手段
学习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的争论;(2)社会主义生产目的;(3)达到目的的手段;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学时)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习内容要点:(1)我国以前在市场经济问题上的认识误区;(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学习内容要点:(1)计划经济的长处与不足;(2)市场经济的长处与不足;(3)计划和市场的联系;
3、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学习内容要点:(1)市场体系的概念;(2)市场体系的构成;(3)努力把我国建立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
(十一)现代企业制度……………………………………, , …………………………(4学时)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学习内容要点:(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学习内容要点:(1)公司制度及其历史发展;(2)股份有限公司;(3)有限责任公司;(4)国有独资公司;
3、企业的经济行为
学习内容要点:(1)企业内部经济行为;(2)企业外部经济行为;
4、国有企业的改革
学习内容要点:(1)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2)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方向;
(十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4学时)
1、社会主义为民收入的分配
学习内容要点:(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含义及其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习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概念、必然性和特点;(3)其他收入分配方式;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学习内容要点:(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十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4学时)
1、社会主义国家的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学习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2)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学习内容要点:(1)对外贸易;(2)引进技术;(3)引进资金;(4)劳务合作;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格局
学习内容要点:(1)战略部署;(2)战略格局;(3)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概念及其关系;
(十四)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学时)
1、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
学习内容要点:(1)宏观调控的概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
学习内容要点:(1)宏观调控的机制;(2)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习题与作业
1、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2、请用劳动的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
3、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7、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8、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内容。
8、你如何理解“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9、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式。
10、写1—2篇小论文。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大出版社,1995年版。
[2] 山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编写组,《政治经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 陈德华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魏杰主编,《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5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当代大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基本要求是:
1、熟悉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论述,自觉坚持改革开放。
3、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措施:引进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54学时,教学实习,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提示: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电化教学和课堂讨论。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学时)
1、邓小平理论的独特风格
教学内容要点:(1)邓小平创立的是不是科学理论。(2)邓小平理论是怎样的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形成的历史背景。(2)形成的时代特征。(3)形成的主观条件。(4)形成发展的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教学内容要点:(1)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2)邓小平的历史反思和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凸显。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体系的标准。(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5、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作用及历史地位
教学内容要点:(1)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2)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作用。
6、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学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学时)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教学内容要点:(1)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曲折发展。(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3)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2、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的重大发展
教学内容一点:(1)发展的具体表现。(2)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地位。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2)实现实事求是的具体途径。
4、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
教学内容要点:(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和根本是发展生产力.
5、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学时)
1、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
教学内容与要点:(1)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2、社会主义的本质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提出。(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的依据。(2)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命题。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学时)
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突破
教学内容要点:(1)对社会发展阶段科学分析的重要性。(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3)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的曲折过程。(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形成。
2、当今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内容要点:(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简明概括。(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关系。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内容要点:(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六)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3学时)
1、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新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论。(2)邓小平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新贡献。
2、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要点:(1)改革的内涵。(2)改革的必然性。
3、改革的性质
教学内容要点:(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七)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2学时)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政策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内容要点:(1)从历史上看,封闭只能导致贫穷落后、愚昧无知。(2)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开放。(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教学内容要点:(1)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6学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3)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与局限。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学内容要点:(1)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和作用。(3)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5、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1)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2)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3)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4)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
6、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
教学内容要点:(1)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2)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6学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内容要点:(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涵义。(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济中的主导作用。(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4)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3、非公有制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1)非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及形式。(2)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地位和作用。(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教学内容要点:(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 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3)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形式。
5、先富与共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教学内容要点:(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2)对公平和效率的多向度考察。(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6.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2)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3学时)
1、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方向。(2)把农业放在首位。(3)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振兴支柱产业。(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2)区域经济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3)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教学内容要点:(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社会主义济效益及其特征,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3)经济发展要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统一。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内容要点:(1)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4学时)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内容要点:(1)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2)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级专政。(3)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教学内容要点:(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和联系。(3)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度。(5)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加强法制
教学内容要点:(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2)加强法制建设的迫切性。(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学时)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2)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层次。(3)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4)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3、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2)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3)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4、正确认识和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十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学时)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
教学内容要点:(1)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教学内容要点:(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2)香港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十四)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学时)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内容要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2)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依据。
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教学内容要点:(1)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反腐败斗争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关键。
3、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教学内容要点:(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4、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3)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5、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内容要点:(1)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2)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特点。(3)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二、习题与作业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2、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怎样?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实质何在?对于我们的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7、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8、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9、如何正确理解先富与共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0、如何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怎样参与全球化竞争?
11、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怎样?
13、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为什么说反腐败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中的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奚广庆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2]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产党宣言》,1872和1883年德文版序言)。
[4] 《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5] 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6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4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他在西方国家的名称就是经济学,在我国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冠以“西方”二字。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能弄懂市场的经济条件下微观市场主体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原理。即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及一些基本的市场规律,同时也掌握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杠杆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以及微观主体经济行为进行基本分析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批判地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经济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还能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能批判地吸收,能了解这些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就成为每一个致力于从事现代经济管理和决策,以及经济理论研究实际工作者和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以,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经济思维,服务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的普及性介绍,是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
基本要求:
1、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习。
2、坚持批判的观点,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去看待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适度开展社会调查和考察,组织学生就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精神。
2、组织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经典热点展开讨论和分析,以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专业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他是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还是一门阶级性比较突出的理论课程,他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关系密切。此外,他还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他与高等数学、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分析性课程紧密联系。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 导论………………………………………………………………………………(2学时)
l、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问题
(二)零求和供给曲线……………………………………………………………………(4学时)
1、需求曲线与需要弹性分析
2、供给曲线与供给弹性分析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4、蛛网模型
(三)效用论………………………………………………………………………………(5学时)
1、效用论概述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消费者的预算线
4、消费者的均衡
5、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从单个消费名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四)生产论……………………………………………………………………………(6学时)
1、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4、成本方程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6、扩展线
7、规模报酬
(五)成本论……………………………………………………………………………(2学时)
1、成本的概念与短期成本
2、长期成本
(六)完全竞争的市场…………………………………………………………………(2学时)
1、市场的类型
2、完全竞争厂商
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2学时)
1、垄断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八)生产要素……………………………………………………………………………(5学时)
l、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从厂商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4、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价格的决定
5、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九)一般均衡论…………………………………………………………………………(2学时)
l、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2、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十)福利经济学…………………………………………………………………………(4学时)
l、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5、社会福利函数
(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3学时)
l、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不完全信息
(十二)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
l、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2、有关国民收入的概念
3、名义GDP和实际GDP
(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学时)
l、投资和储蓄的相等
2、消费函数
3、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论
5、加速数
(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学时)
l、投资的决定
2、工S—CM模型
(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学时)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有效性
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3、“挤出”效应
(十六)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2学时)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十七)经济增长理论 …………………………………………………………………(3学时)
1、哈罗德一多罗模型
2、新古典增长模型
3、经济周期理论
(十八)通货膨胀理论……………………………………………………………………(2学时)
1、通货膨胀的种类
2、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其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
(十九)国际经济学………………………………………………………………………(2学时)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平衡
3、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均衡
(二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6学时)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剑桥学派
3、制度经济学
4、货币主义
5、供给学派
二、习题与作业
1、见教材每章后习题。
2、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写1—2篇小论文。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印刷版。
[2] 萨缪尔逊著,《经济学》(十六版)。
[3] 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第二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7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直接面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提高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了解所选著作的时代背景和著作者的思想发展轨迹,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的出去及其背后思想体系,并通过在原著选读过程中介绍该著作的当代研究现状,并把经典著作的解读和研究同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试图揭示当代的意义和学术价值,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研究和自学领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素质,初步夯实原著功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理论创新水平。
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从黑格尔出发,超越费尔巴哈,完成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3、要基于原著经典段落去体会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精髓,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多动脑筋思考。
4、马克思主义体系庞杂,学生需在学习时候抓经典抓重点,不能全而不精。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鉴于原著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难度较大,建议采用“少而精“的原则。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要求加强个别辅导。
2、要求学生多体会多思考多分析。不能简单的拿原理中学的专业知识随便对号入座,应付了事。
3、授课过程中可组织读书会,专题讨论,学生发表读后感演讲等互动形式,以促进学生掌握重点文献内容。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观念的自我发展.历史运动的抽象表达……………………………………(12学时)
1、“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与19世纪德国政治变革的理论先导
教学内容要点:(1)黑格尔产生和著作;(2)黑格尔哲学与法国大革命;(3)黑格尔哲学家与英国在古典经济学;(4)黑格尔哲学与德国文化精神;
2、“凡是”命题:黑格尔辩证法概论
教学内容要点:(1)凡是命题的提出与辩护;(2)凡是命题中“隐蔽着革命”;
3、历史的暂时的:彻底革命的思想
教学内容要点:(1)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概念的自否定性,概念的自否定性通过反思的形式,概念的自我发展是一个无限过程,(2)黑格尔的辩证认识论:生命,真,善;(3)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L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理性和激情“交织成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
4、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
教学内容要点:(1)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的批判;(2)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方法的批判;(3)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二)从感性出发,为什么毫无结果………………………………………………(12学时)
1、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要点:(1)“神学,对我来说,已经死亡啦”;(2)思辩理性的烛光被自然之光所代替;
2、抽象的自然界与抽象的人
教学内容要点:(1)费尔巴哈哲学的强大推动力:走向感性;(2)人的类本质:宗教批判的根据;(3)直观的唯物主义
3、毫无结果:历史的唯物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爱的宗教;(2)贫乏无力的道德;
4、超越费尔巴哈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三)唯一真正超越黑格尔的派别: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2课时)
1、“哲学的立足地”与同向现实世界的道路
教学内容要点:(1)青年黑格尔派都没有走出抽象王国;(2)关键是没有找到同向现实世界的道路;
2、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真实意义?
教学内容要点:(1)唯物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2)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是方法论话语;
3、从历史本身中寻找历史规律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历史的唯物主义;(2)历史主体的动机与历史发展的动因;(3)在劳动发展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四)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8学时)
1、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3、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4、国家的起源、特征及其消亡的必然性
(五)列宁《国家与革命》、《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6学时)
1、列宁《国家与革命》导读
教学内容要点:(1)《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2)《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3)《国家与革命》的主要观点;(4)《国家与革命》观点的影响;
2、《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导读
教学内容要点:(1)信——写给党的代表大会的信;(2)口授的文章;
二、习题与作业
1、恩格斯是怎样说明黑格尔的“凡是”命题中“隐含着革命”的?
2、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是什么?
3、怎样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4、为什么说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5、简要说明黑格尔哲学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6、马克思是怎样从黑格尔出发又从黑格尔脱离的?
7、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8、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性质如何定位?
9、如何理解费尔巴哈讲的“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
10、费尔巴哈为什么不能把唯物主义推向前进?
11、如何理解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
12、如何理解费尔巴哈的“上半截的唯心主义”?
13、马克思是怎样超越费尔巴哈的?
14、青年黑格尔派为什么都不能走出抽象的王国?
15、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这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16、恩格斯是怎么样说明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原则的?
17、怎样理解在劳动发展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18、怎么样理解唯物辩证法是“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19、恩格斯是怎么样详尽说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马克思著,《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第一版),《马恩全集》第一卷,1995年。
[2] 马克思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恩全集》第1卷,1956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著,《神圣家族》,《马恩全集》第2卷,1957年版。
[4] 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全集》第42卷,1957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全集》第3卷,1960年版。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8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54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资本论》的解读分析。《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最伟大政治经济学文献,并且是一部具体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取代以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制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资本论》的核心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动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规律,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对于掌握马克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表象中学会找出本质规律,把握方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首先在认识要要走出一个误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资本论》当作革命理论来学习,当作政治的经济学(不同于政治经济不学)来研究,而没有把它作为一门真正的经济科学来对待,作为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来研究。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实际的目的在于运用。《资本论》虽然是首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规律的,但它所阐明的某些原理和规律,它的方法论,对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与发展,依然具有理论现实意义。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我们差不多都能从《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中,探寻到理论的源头,得到方法论上的启迪,获得有益的借鉴。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在课堂讲解分析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研究,用政治经济学的专业眼光看待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学会深入分析;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讨论。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经济类专业来说是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马克思经典著作课程、其他经济类课程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先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西方经济学》等。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资本论》是一部科学巨著,全书共四大卷。由于学时有限,所以我们只能重点介绍第一卷(第一卷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是一部相当完整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理论、两个规律和一个历史趋势。即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2学时)
(二)商品…………………………………………………………………………… (3学时)
(三)交换过程 ………………………………………………………………………(3学时)
(四)货币或商品流通阶段 …………………………………………………………(3学时)
(五)货币转化为资本…………………………………………………………………(2学时)
(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3学时)
(七)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3学时)
(八)剩余价值率………………………………………………………………………(2学时)
(九)工作日……………………………………………………………………………(2学时)
(十)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4学时)
(十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2学时)
(十二)协作……………………………………………………………………………(2学时)
(十三)分工与工场手工业………………………………………………………… (2学时)
(十四)机器大工业……………………………………………………………………(2学时)
(十五)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3学时)
(十六)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2学时)
(十七)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2学时)
(十八)计时工资………………………………………………………………………(1学时)
(十九)计件工资………………………………………………………………………(1学时)
(二十)工资的国民差异………………………………………………………………(2学时)
(廿一)简单的再生产…………………………………………………………………(2学时)
(廿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学时)
(廿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学时)
(廿四)所谓原始积累…………………………………………………………………(2学时)
二、习题与作业
小论文:
运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当前社会某个经济热点问题,写1篇小论文。
思考题示例:
1、请说明《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及其实践意义。
2、《资本论》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3、怎样概括商品的含义?研究商品含义有何实践意义?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5、怎样理解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所形成的价格形式,“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
6、怎样理解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7、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怎样形成了市场竞争压力?马克思怎样阐明了“竞争的权威”?怎样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8、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形式是什么?解析:“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的含义?
9、解析:“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的含义。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陈征、李建平、郭铁民著,《资本论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版。
[2] 王毅武、康星华主编,《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资本论现代教程》,星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印刷版。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19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60学时
编写教师:
陈宇宙、朱放良
学 分:
3.5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和评价现代西方的各种哲学流派及其体系,让学生一方面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处理理论中的是非问题,并在理解与鉴别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理性批判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哲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分析比较每个哲学派别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地评价每个哲学流派在哲学上的发展与贡献。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实质,要求学生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特别是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流派要有科学的认识,从理性的高度探讨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对现代西方哲学各种思想体系进行理性批判。在理解和鉴别中提高自己理性思维的能力,扩充理性思维的视野,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和学术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为了搞好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
学方法:
l、采用比较教学方法,通过对各学派的对比分析,寻找他们发展的共同本质和特
点,增强学生分析的能力。
2、在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要求多采用多种形式的理论讨论和课堂提问等形式,给学生以理论分析的机会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审视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善哲学的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把介绍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面科学地介绍中,合理地评价各个哲学流派的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借鉴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代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具有补充作用,研究和借鉴现代西方哲学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导论……………………………………………………………………………(4学时)
1、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
教学内容要点:(1)从古代到近代:理性主义的觉醒;(2)从近代到现代:“拒斥形而上学”;
2、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的交响
教学内容要点:(1)科学主义的泛滥;(2)人文主义的抗争;(3)世纪的交响;
3、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根源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根源;(2)认识根源;
(二)黑格尔之后……………………………………………………………………(10学时)
1、叔本华
教学内容要点:(1)作为世界本体的意志;(2)作为现象的意志;(3)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2、尼采
教学内容要点:(1)强力意志;(2)永恒轮回;(3)重估一切价值;(4)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5)反基督教道德;(6)超人;
3、祁克果
教学内容要点:(1)反抗黑格尔;(2)关于“存在”的新概念;(3)生活辩证法;(4)主观真理说;
(三)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10学时)
1、生命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概述;(2)伯格森;(3)生成的存在;(4)绵延;(5)两种时间和认识;(6)意识之分析;(7)两种社会和道德;
2、新康德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概述;(2)卡西尔;
3、功利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边沁;(2)最大幸福原则;(3)密尔;(4)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5)“多数人的暴政”;(6)利他主义道德的经验基础;
4、实用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杜威;(2)詹姆士;
(四)分析哲学 ……………………………………………………………………(10学时)
1、分析哲学概况
2、分析哲学的精神先驱——弗雷格
教学内容要点:(1)反心理主义;(2)含义和指称问题;
3、分析哲学的奠基者——罗素
教学内容要点:(1)为外在关系辩护;(2)逻辑原子主义;(3)中立一元论;(4)摹状书;
4、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图象论;(2)意义论与反形而上学;
5、维也纳学派
教学内容要点:(1)维也纳学派;(2)证实原则与拒斥形而上学;(3)宽容原则;
6、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治疗型”哲学;(2)“语言游戏说”;(3)反本质主义;
7、日常语言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赖尔;(2)奥斯丁;(3)塞尔;(4)斯特劳逊;
(五)现象学运动……………………………………………………………………(6学时)
1、现象学概论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现象学;(2)现象学方法;(3)现象学运动;
2、胡塞尔
教学内容要点:(1)意识的基本结构——意向性;(2)意向活动的分析;(3)现象学还原;(4)现象学构造;(5)生活世界;
3、解释学
教学内容要:(1)概述;(2)伽达玛;(3)效果历史;(4)“偏见”的合理性;(5)借史学和自然科学;
(六)存在主义………………………………………………………………………(6学时)
l、存在主义概况
教学内容要点:(1)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2)存在主义的根源;(3)存在主义的流传;
2、萨特的存在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萨特的生平活动;(2)现象学本体论;(3)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4)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3、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教学内容要点:(1)海德格尔的生平活动;(2)基本本体论的建立;(3)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在世;(4)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5)真理和语言;
(七) 弗洛伊德主义…………………………………………………………………(4学时)
1、弗洛伊德主义概况
教学内容要点:(1)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2)精神分析学的历史演变;(3)精神分析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
2、弗洛伊德早期的二大“发现”
教学内容要点:(1)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2)“性本能”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核心;
3、弗洛伊德后期在社会历史领域对二大“发现”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要点:(1)文明社会建立在压抑无意识的本能、欲望的基础上;(2)人的行为,活动由无意识的本能、欲望起决定作用;(3)“爱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力量;(4)“俄狄浦斯情结”是道德和宗教的最终根源;
4、阿德勒和荣格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和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5、新弗洛伊德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霍妮的“文化和哲学的精神病理学”;(2)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
(八)法兰克福学派………………………………………………………………… (6学时)
1、法兰克福学派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成员;(2)历史;(3)渊源与特点;(4)评价问题;
2、自然与人
教学内容要点:(1)另一条思路;(2)自然概念与自然的人化;(3)自然与人类社会;(4)自然史与人类史;(5)自然与实践;
3、哲学的改造
教学内容要点:(1)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解释;(2)唯物主义的非体论化;(3)实践本体论;(4)唯物主义的改向;
4、基本思想
教学内容要点:(1)主体——客体;(2)现代认识论;(3)认识的反思和认识的兴趣;(4)辩证性与主体性;(5)“否定的辩证法”;(6)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综合”;(7)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8)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合法性;(9)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九)后现代主义思潮……………………………………………………………… (4学时)
1、背景论:“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后现代”:从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2)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3)语言学的转向和语言“表征”的再审视;
2、思潮论:“后现代”的思想文化景观
教学内容要点:(1)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2)新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3)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4)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5)“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二、习题与作业
l、如何把握现在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
2、如何理解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3、怎样评价尼采的非理性主义?
4、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怎样?
5、怎样看待实用主义对 的影响?
6、比较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
7、如何正确评价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8、弗洛伊德思想的合理因素和消极影响怎样?
9、弗洛伊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法兰西福学派的基本思想怎样?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试题至少包括五种形式。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赵敦华主编,《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 张明主编,《现代西方哲学探析》,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
[3] 邹铁军主编 ,《现代西方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4] 郑抗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5] 张汝伦主编,《海德格尔与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6] 弗兰克著,《科学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译,1985年。
[7]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8] 伽达莫尔著,《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9] 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商务出版社,1987年。
[10] 詹姆士著,《实用主义》,商务出版社,1979年。
[11] 尼采著,《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商务出版社,1991年。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0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 时:
50学时
编写教师:
傅明华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是专门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对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原则、形式、方法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本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方法、技能课。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将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又使他们将融合的理论知识付诸应用。因此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使学生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
(二)使学生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三)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基本训练,为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实训为主,辅以课堂教学见习。
建议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试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态口语训练;概念原理讲解;微格教学训练;试讲练习;说课训练。在备课教学结束后,组织一次中学观摩教学。本课程的考核目标是考查学生运用教学论理论进行教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考核采取学生几项教学技能训练综合成绩按比例累计得分。教态口语练习10%,概念讲授20%,微格教学20%,试讲40%,说课1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教育学》是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若不学习以上课程,本门课程将无法学好。本门课程的后继课程为《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得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艺术性。其相关课程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4学时)
1、教学与教学法
教学内容要点:(1)教学的含义(2)教学法的含义(3)教学法的科学基础(4)教学法的分类(5)教学发的特点
2
、
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要点:(1)研究对象(2)研究任务
3、学习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2)学习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方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4学时)
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教学内容要点:(1)智育论(2)德育论(3)综合论
2
、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教学内容要点:(1)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的主要课程之一(2)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重要方面(3)思想政治课是区分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
3
、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教学内容要点:(1)进行基础知识教学(2)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三)当代中学生……………………………………………………………………(6学时)
1
、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教学内容要点:(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3、影响中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要点:(1)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的影响(2)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影响(3)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四)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6学时)
1
、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概略
教学内容要点:(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4学时)
1、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2、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1)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2)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3、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要点:(1)明确的教学目的(2)正确的讲清教材内容(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理论联系实际(5)恰当的教学方法:
(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4课时)
1、 启发式是基本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启发式的基本特征(2)启发式的基本要求(3)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2、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直观教学法
3、几种新的教学方法(选讲)
4、讲授概念和原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讲授方法(2)基本原理的讲授和训练方法:
5、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点:(1)分辨能力的培养:运用比较的方法(2)分析能力的培养: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3)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七)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准备工作…………………………………………(8学时)
1
、
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学内容要点:(1)熟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情况(3)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编写教案
2、中学政治教师的备课
教学内容要点:(1)备课的内容与种类(2)备课的方法与步骤
3
、
板书设计与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要点:(1)板书设2)教具的准备及演示要领
(八)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说课和听课……………………………………………(6学时)
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说课
教学内容要点:(1)说课的类型(2)说课的内容(3)说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2、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听课
教学内容要点:(1)听课的类型(2)听课的内容(3)听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九)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练习、复习和考核工作………………………………(4学时)
1、中学政治课的复习与作业
教学内容要点:(1)中学政治课的复习(2)中学政治课的练习(3)中学政治课的作业
2、中学政治课的命题与考试
教学内容要点:(1)中学政治课的命题原则(2)中学政治课的基本题型(3)中学政治课考试制度改革和标准化考试
3、中学政治的成绩评定
教学内容要点:(1)中学政治课考核成绩评定的特殊性(2)中学政治课评卷的一般方法(3)中学政治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
(十) 中学政治课的课外辅导与时事教育…………………………………………(4学时)
1
、
中学政治课的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内容要点:(1)中学政治课学习方法的特点(2)中外典型学习方法简介
2
、
“第二课堂”辅导
教学内容要点:(1)中学“第二课堂”的地位和作用(2)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做法
3
、
中学政治课与时事教育
教学内容要点:(1)时事教育的地位和任务(2)时事教育的基本内容(3)时事教育的类型和方法
二、习题与作业
1、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3、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4、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课外活动在教学中有何意义?
6、观摩教学有何要求?
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动因?
8、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如何说课?
10、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11、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2、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1、课程考核形式:考试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分)+期末考试成绩(80分)=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测验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徐继超主编,中学教师职业技能,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袁元,郑航主编,德育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吴铎,彭承福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瞧文龙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吴特青主编,中外教学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7]关更霞主编,中学教学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8]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王新生主编,教育法释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1
开课学期: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48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3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专业英语》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基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外文资料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而设置。本课程通过节选的经典原著段落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对相关经典著作中的思想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以此加强学生的专业修养,丰富其学术内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综合锻炼学生的英语使用技巧、提升其英语水平,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研讨环境,让学生能对相关专业文献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能“触摸”其背后的思想;扩充词汇,改变学生以“过级”为主的词汇量,让学生能逐渐积累相当多的专业术语;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英语学习机会和训练空间,逐步“把英语用起来”,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科研和交流的工具;引导学生查阅各种专业外文资料,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我提高,与外界交流以及对世界科技前沿的了解和对各种国际信息的吸收创造条件。
三、
教学方法与建议
1、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多采用多种形式的讨论和课堂提问等形式,给学生以分析的机会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审视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营造适合双语教学的课堂文化:课堂气氛的轻松自由、学术空气的认真严谨和教学双方有机的互动。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双语教学形式。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以《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大学英语》(1-4)和《伦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原著(或权威英译本)节选前,需要在专业知识和英语词汇方面有相当的积累。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Frederick Engels: Anti-During (恩格斯:反杜林论)……………………(5学时)
⑴ Part I. Philosophy: IX. Morality and Law: Eternal Truths;⑵ X. Morality and Law: Equality
(二)Xenophon: The Memorabilia of Socrates(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5学时)
⑴ Volumn III: Chapter IX
(三)Plato: The Republic(柏拉图:理想国)……………………………………(6学时)
⑴ Book V ----BOOK IX
(四)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亚里士多德:尼科马克伦理学)(5学时)
⑴Book II: 1----9
(五)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6学时)
⑴Part I. Of the Propriety of Action: Section I. Of the Sense of Propriety: Chapter I. Of the Sympathy
(六)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6学时)
⑴ Chapter Twenty-Six: Theories of Morals(excerpt)
(七)Jean Jacques Rousseau: Emile, or On Education (让.雅各布.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10学时)
⑴Book II: 203----210; ⑵Book IV: 879----894
(八)Introduc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5学时)
⑴ Wu-Hsing (2)Confucius
二、习题与作业
1、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英语课后作业)
2、谈谈什么是德育。(小论文,英语1500字左右)
3、教育实习的体会 / 对思政教育的思考。(可选)
4、《爱弥儿》中的德育思想探析。(英语课后作业)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期末成绩综合评定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考试试题的80%以上的内容为专业英语,20%以下为普通英语的内容。考题应包括词汇题、术语默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译英、英译汉、作文等形式中的五种以上。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龚晴川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英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2]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Shanghai, the Oriental Book co., 1922
[3]张华主编,政治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次印刷。
[4]杨振宁著,中国文化与科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次印刷。
[5]The Chinese Renaissanc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年。
[6] 陈恢钦、齐子鑫、张华主编,政治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次印刷。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2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卢秉利、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个性发展平台的哲学社会学方向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史的基本过程,了解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经典理论论断和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时期哲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和关注重心。并以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作为切入点,深化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学习西方哲学史,主要任务有:对西方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发展的一般线索有系统的了解,把握哲学思想史内在的逻辑性;具体掌握那些有代表性的,特别是那些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以及与其思想相关的一些基本的原始资料,理解或体会他们在一定的历史实践条件下,所进行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的认识及其具体的运思过程,进而对他们的思想能够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达到具体地掌握哲学思维的独特方式的效果。
基本要求:
1.把握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以更立体的理解人类哲学思维关注的重点。
2.透过代表人物的思想反思其人类思维发展的轨迹。
3.把握经典论述,并抓住其背后的思想本质。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教师在讲述经典论述及代表性观点时候要注意把其内在的思维发展轨迹解释清楚。
2.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教师, 要注, 意从抽象论断出发,结合其思想带给后来哲学家的影响,及我们现实中思维问题时候的借鉴意义。
3.解释的方法,要注意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述其经典思想,不可玩术语游戏。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哲学系列课程中的主干课和政治教育专业系列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与本专业其它系列课程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西方哲学史侧重于运用具体的、生动丰富的历史资料。演绎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深刻内涵,通过具体感触哲学发展的历程,跨越抽象哲学的玄关。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导言………………………………………………………………………………(2学时)
1、关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学习方法等问题的一般介绍。
2、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和基本线索的一般性介绍。
(二)古希腊,罗马哲学……………………………………………………………(5学时)
1、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思潮
教学内容要点:(1)米利都学派的哲学思想。(2)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4)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5)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2、雅典哲学的繁荣
教学内容要点:(1)智者学派的兴盛。(2)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3)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4)亚里多德的思想哲学。
3、晚期希腊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怀疑主义。(2)伊壁鸠鲁对厚子论的发展。(3)斯多亚学派。
4、罗马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卢克莱修的《物性论》。(2)基督教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的思想。
(三)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5学时)
1、经院哲学的形成
教学内容要点:(1)经院哲学的本质、特点及其历史演变。(2)极端唯名论和极端唯实论。
2、经院哲学的系统化
教学内容要点:(1)托马斯·阿奎那的温和实在论。(2)关于上帝存在和创造世界的五种证明。(3)温和实在论。(4)灵魂不朽论和神学先验唯心论。(5)以上帝为中心的唯神史观。
3、经院哲学的解体
教学内容要点:(1)邓斯-司各脱的唯名论思想。(2)罗吉尔·培根的崇尚科学实验和批判宗教神学。
(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思潮的兴起………………………(5学时)
1、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内容要点:(1)人文主义思潮。(2)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个人主义思想。
2、自然科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内容要点:(1)达·芬奇的科学方法论。(2)布鲁诺泛神论的唯物主义。(3)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现。
(五)十七——十八世纪西欧各国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5学时)
1、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教学内容要点:(1)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2)霍布斯的哲学思想。(3)洛克:认识开始于经验;关于物体的两种性质和两种性质观念的学说;知识的性质、种类;关于理性和信仰的关系。
2、欧洲大陆的唯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1)笛卡儿:“形而上学”;理性原则和普遍怀疑的方法;直觉和演绎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二元论”哲学;“物理学。(2)斯宾诺莎:“神即自然”;改革人类理智:伦理学。(3)莱布尼茨:唯理主义认识论。
3、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
教学内容要点:(1)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无限心灵”是一切观点的根据。(2)休漠:除了知觉,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因果联系是习惯性的联想。
(六) 十八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和自然神论……………………………………(5学时)
1、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然神论
教学内容要点:(1)伏尔泰:自然神论;一切观念都通过感官而来;理性支配历史。(2)孟德斯鸠:一切为“法”所支配;“法”的历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3)卢梭:“神是运动的第一因”;人本主义历史观。
2、启蒙运动的发展:机械唯物无神论
教学内容要点:(1)狄德罗——法国机构唯物论和战斗无神论的杰出代表。(2)拉美特利—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3)爱尔维修:肉体感受性是全部精神活动和道德的基础;人是环境的产物,理性支配环境。(4)霍尔巴赫——机械唯物主义的系统化。
(七) 德国古典哲学…………………………………………………………………(5学时)
1、康德的批判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康德的生平和政治倾向。(2)康德“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3)康批判哲学的基本特征。(4)对理论理性的考察。(5)对实践理性的考察。(6)对判断力考察。
2、费希特的“自我——非我同一”哲学和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费希特的“自我——非我同一”哲学。(2)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3、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教学内容要点:(1)黑格尔哲学的特点。(2)罗辑学: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3)自然哲学:力学、物理学、有机物理学。(4)精神哲学: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4、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
教学内容要点:(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特点——人本主义。(2)人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3)人是上帝的制造者。(4)人是道德的主体。
二、习题与作业
1、试叙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想的特点。
2、试评述爱利亚学派关于运动的思想的哲学意义。
3、试评价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4、如何理解亚士多德的实体论?
5、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
6、试评述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及其主要意义。
7、谈谈唯名论和唯实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8、谈谈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的基本分歧。
9、笛卡儿是如何得出“二元论”的本体结论的。
10、试评述孟德斯鸠和爱罗维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11、试评述康德的基本特征。
12、试评述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的意义
13、试评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
14、试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特征。
15、如何理解康德哲学中的“理性批判”。
16、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理念”。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查可用开卷考试,也可用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来评定。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冒从虎等主编,《欧洲哲学通史》上、下卷,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 北大哲学系选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版。
[3] 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年版。
[4] 全增嘏著,《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上卷)、1985年(下卷)。
[5] 《西方哲学家评传》多卷本,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
《社会保障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3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保障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个性平台的一门选修课程。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专题部分,它是以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与社会保障相关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教和学,首选要系统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学的知识框架和方法体系框架。
2.根据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保障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并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每章设有要点提示、小结、思考题等,目的是为了方便学员自学,并使教师和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本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教师辅导和小组讨论。
2. 教学辅导中,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各种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
3.教学辅导中要考虑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辅导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与社会学、管理学等课程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学等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又可以达到在一个具体的工作领域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社会保障导论……………………………………………………………………(2学时)
1、社会保障概述 2、社会保障的地位和功能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模式 4、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2学时)
1、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2、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保障学说 4、其他社会保障思想
(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学时)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概述 2、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3、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4、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3学时)
1、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
3、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管理 4、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
(五)失业社会保险…………………………………………………………………(3学时)
1、失业社会保险概述
2、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
3、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六)医疗社会保障……………………………………………………………………(3学时)
1、医疗社会保险概述
2、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
3、我国传统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弊端
4、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七)养老社会保险……………………………………………………………………(3学时)
1、养老社会保险概述
2、基本养老社会保险金的筹集与支付
3、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八)工伤、疾病、遗属、生育社会保险……………………………………………(4学时)
1、工伤社会保险
2、疾病社会保险
3、生育社会保险
4、遗属社会保险
(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4学时)
1、社会福利
2、社会救助
3、社会优抚
4、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制度的改革
(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学时)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2、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量及其调整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筹集和运行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5、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
6、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十一)农村社会保障…………………………………………………………………(2学时)
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完善
4、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5、农村扶贫
二
、习题与作业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2、为何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
3、社会保障基金由哪几部分组成?
4、怎样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5、如何测定和评价社会保障水平?
6、简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7、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8、影响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精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就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有那几项内容构成?
10、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1、我国优抚工作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有哪些?
12、我国职工福利改革的必要性表现在哪里?
13、如何对工作中受伤的职工评残?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查形式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王德高主编,《社会保障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 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郑功成编,《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7月版。
[4] 邓大松、刘昌平著,《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陈玉婵等编,《老年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黄晨曦等译,《社会福利政策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4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卢秉利、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中国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个性平台的哲学社会学方向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以粗线条来描绘中国哲学思想合乎逻辑地发展的轨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介绍、分析和评价历代主要哲学家对于重大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本课程的教学,旨在通过发拙和提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总结理论思维的规律性和特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加强和深化其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理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轨迹,并了解各重要时期的主要流派和重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经典论述,以提升学生在哲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基本要求: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哲学自秦汉至明清的基本的发展线索;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历代哲学家对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再次,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哲学独特的问题提出方式和思考方式,最后,要求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和批判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进而深化中国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讲授时候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哲学特有的问题域;(2)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论证;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注意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就是哲学史。因此,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是哲学系列课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环节。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教学内容要点:(1)把握哲学史发展的根据。(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3)科学的比较法。(4)解释学的方法。
2、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点:(1)从近代哲学革命回顾传统哲学。(2)哲学史上的认识论问题。(3)在逻辑学、自然观和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特点。(4)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原因。
(二)先秦诸子.......................................................... (8学时)
1、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教学内容要点:(1)原始的阴阳说和五行说。(2)“古今”、“礼法”之争与“天人”之辩的开始。
2、先秦诸子的兴起
教学内容要点:(1)孔子与儒家。(2)墨子与墨家。(3)老子与道家。
3、百家争鸣的高潮
教学内容要点:(1)《管子》与黄老之学。(2)儒法之争与孟子性善说。(3)庄子:“齐物论”。(4)名家:“坚白”、“同异”之辩。(5)后期墨家。
4、先秦哲学的总结
教学内容要点:(1)《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2)荀子:“明于天人之分”。(3)韩非子:”不相容之事不两立”。
(三)两汉经学..........................................................(2学时)
1、两汉时期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特点
2、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教学内容要点:(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淮南子》与西汉儒道之争。(3)《易伟》与杨雄的象数之学。(4)王充与《论衡》。
(四)魏晋玄学..........................................................(4学时)
1、玄学盛行
教学内容要点:(1)名教危机与玄学兴起. (2)王弼:“贵无”说。(3)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4)裴危:“崇有”说。(5)向秀、郭象:“独化”论。
2、葛洪与道教哲学
教学内容要点:(1)道教的产生。(2)葛洪与道教哲学。
3、佛学的玄学化
教学内容要点:(1)“佛学东渐”。(2)僧肇:“般若无知”。(3)竺道生:“顿悟成佛”。
4、无神论的抗辩
教学内容要点:(1)范缜及其〈〈神灭论〉。(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五)隋唐佛学.......................................................... (2学时)
1、佛教哲学的盛衰
教学内容要点:(1)天台宗和唯识宗。(2)法藏和华严宗。(3)彗能和禅宗。
2、反佛与排佛
教学内容要点:(1)李筌论“盗机”。(2)韩愈:以儒排佛。(3)李翱及其《复性书》。(4)柳宗元、刘禹锡:“天人不相预”与“天人变相胜”。
(六)宋明理学.......................................................... (8学时)
1、理学的先驱
教学内容要点:(1)周敦颐。(2)邵雍。(3)二程。(4)张载。
2、理学的盛行
教学内容要点:(1)朱熹:正统派理学的完成。(2)朱陆之争与陆九渊的心学。(3)阳明心学。
3、反理学的斗争
教学内容要点:(1)王安石与“荆公新学”。(2)《梦溪笔谈》中的科学方法。(3)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4)王廷相的反理学思想。(5)李贽的异端思想。
(七)明清实学与近代哲学革命............................................ (6学时)
1、理学的衰微与明清实学
教学内容要点:(1)封建社会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总结。(2)王夫之的哲学。(3)黄中羲的启蒙思想。(4)顾炎武:以科学方法治经。(5)颜元论“习行”。(6)戴震论“知”。
2、近代哲学革命
教学内容要点:(1)“西学东渐”。(2)龚自珍、魏源的哲学。(3)康有为:“变易”与大同。(4)严复:进化论的鼓吹者。(5)章炳麟:“自贵其心”。(6)孙中山:民生史观。
二、习题与作业
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 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 (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特点)。
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
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
4、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
5、什么是"中庸",如何评价中庸的思想 ?
6、"天下为公"在今天还有现实价值吗?
7、试说明庄子是怎样继承老子的修养方法的。
8、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
9、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论的不同。
10、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知行合一"论的批评。
11、评述并分析贵无论与崇有论在理论及其方法上的分歧。
12、朱熹与王阳明的知行观的差异。
13、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14、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
15、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批评。
16、论王船山的历史观。
17、孙中山知行观评介。
18、评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
19、简述中国近代哲学由变易观向进化论的发展。
三、
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查可用开卷考试,也可用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来评定。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胡适编,中国哲学史大纲,岳麓书社, 2010年01月版。
[2]潘富恩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哲学卷》,复旦大学出版, 社1992年版。
[3]冯契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4]方立天著,《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中华书局, 1990年版。
[5]萧父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84年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5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里关于社会调查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的一门方法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作用在于: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调查的科学方法和一些具体的调查技术,了解社会调查工作的一般流程,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包括以下教学任务: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社会调查的主要概念;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介绍几种主要的社会调查方法;资料的审核与整理;资料的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该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吸收现代西方某些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和实证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力求比较完整地、成体系地讲授该课程。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基于本门课程的方法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有必要在授之以必要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具体方法的训练,故而应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全校范围内作一次问卷调查。但又宥于课时数较少,这种实践性环节不可能占时过多,否则,该门课程的完整性又可能受影响。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一般应安排在其主要专业课已开设之后,其先行课程为: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社会调查基本原理…………………………………………………………………(6学时)
1、社会调查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调查的对象。(2)社会调查的任务。(3)社会调查的原则。(4)社会调查的类型。
2、主要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1)变量。(2)命题与假设。(3)操作化。(4)信度与效度。
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1)主要阶段。(2)选题。(3)初步探索。(4)设计调查方案。
(二)抽样调查法………………………………………………………………………(6学时)
1、概说
教学内容要点:(1)抽样调查。(2)抽样。
2、抽样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要点:(1)界定研究总体和单位。(2)选择合适的抽样方式和方法。(3)确定样本单位数。(4)实际抽取样本。(5)样本评估。
3、概率抽样方式及抽样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概率抽样方式。(2)概率抽样方法。
(三)文献调查法…………………………………………………………………………(4学时)
1、概念及特点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2)特点。
2、文献的搜集与摘取
教学内容要点:(1)文献的搜集。(2)文献的摘取。(3)运用现代通信工具搜集和保存文献
(四)问卷调查法………………………………………………………………………(4学时)
1、问卷调查法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1)定义。(2)种类。(3)优缺点。
2、问卷的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1)问卷的项目。(2)问卷设计的总体框架。(3)问卷语句的设计。(4)问卷答案的设计。(5)问卷的编排与试调查。
(五)资料的审核与整理………………………………………………………………(4学时)
1、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教学内容要点:(1)资料的审核。(2)资料的整理。
2、数据资料的汇总技术
3、资料整理的结果——统计表和统计图
(六)资料的分析………………………………………………………………………(6学时)
1、理论分析的特点,作用与原则
教学内容要点:(1)特点。(2)作用。(3)原则。
2、理论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1)归纳和演绎。(2)分析和综合。(3)因果分析法。(4)比较法。(5)结构功能分析。
2、数据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1)EXCEL软件的使用。(2)SPSS的使用
(七)调查报告的撰写…………………………………………………………………(2学时)
1、调查报告的类型。
2、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和写法。
教学内容要点:(1)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2)专题调查报告的写作。
二、习题与作业
l、社会调查应遵循哪些原则?
2、什么是信度?什么是效度?二者的关系?
3、在抽样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单位数?
4、问卷调查法有哪些优、缺点?
5、问卷语句的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6、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
7、专题调查报告如何写作?
8、就“青年学生上网问题”设计一份时长不超过20分钟的短问卷。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水延凯主编,《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三版,2010年6月第7次印刷。
[2] [美]肯尼斯·D·贝利著,许真译,《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3]徐经泽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郭志刚主编,《统计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郭志刚主编,《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社区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6
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社区工作专题讲座”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于专业个性课程平台的选修课。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该专业的学生是否了解、掌握和运用社区、管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而开设。社区社会工作是从事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研究与实务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方法。《社区社会工作》课程运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社区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社区工作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巧,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理论和分析水平,分析和解决在开展社区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社区工作的功能和社区工作者的要求。2.掌握社区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行政的知识和社区工作的督导。3.熟练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本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社区走访调查。
2.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观看典型的社区工作的例子,加深印象。
3.教学辅导中要考虑到教师辅导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理论辅导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与社会学、管理学等课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学等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又可以达到在一个具体的工作领域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先修课程:“社会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社区工作概述……………………………………………………………………(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的概念。(2)社区的功能;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的功能。
(二)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时间的历史……………………………………………(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了解西方的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掌握西方有关社区社会工作的的理论成就。
(三)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自古以来的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和港、台地区的社区工作建设成果。(2)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等等。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2)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3)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等。
(五)社区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发展的概念。(2)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功能。(3)社区发展的三种组织模式类型。(4)社区发展的三中路径选择。
(六)社区策划…………………………………………………………………………(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策划的概念。(2)社会策划的四个理论预设和三大现实依据。(3)社会策划的价值取向。(4)社会策划的基本内容。(5)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6)社会策划的四种决策模式。(7)影响社会策划的主要因素。
(七)社会行动…………………………………………………………………………(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行动的含义。(2)社会行动产生的现实原因。(3)社会行动的一般原则。(4)社会行动的功能。(5)社会行动的典型介入方法。
(八)社区照顾…………………………………………………………………………(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2)社区照顾的概念。(3)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4)社区需要帮助受照顾者建立的几种网络资源。(5)社区照顾的终极目标、过程目标和具体目标。
(九)社区服务…………………………………………………………………………(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服务的概念。(2)社区服务的功能。(3)社区服务中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4)社区服务的筹资模式。(5)社区服务的管理模式。
(十)社区教育…………………………………………………………………………(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教育的主要类型。(2)社区教育的目标。(3)社区教育的功能。
(十一)社区矫正………………………………………………………………………(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区矫正的定义。(2)社区矫正的特点。(3)社区矫正的功能。(4)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方法。
二
、习题与作业
1.具体见教材各章后思考题目。
2.请授课老师注意结合社区工作实例进行案例分析。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核资格。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查形式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夏建中主编,《社区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 周沛主编,《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 许永祥主编,《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4] 徐勇主编,《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5] 陈钟林主编,《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7
开课学期: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朱放良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专业基于哲学社会学方向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基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影响社会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性探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用专业眼光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尝试构造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是人们使用社会运行论与现代统计分析技术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它通过选取一些重要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探讨,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轨迹,以更好认识世界和给自己定位。
基本要求:学生应学会运用社会运行,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为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并学会运用专业视角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案例分析和相关数据的演示。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抓住授课当时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焦点,引用热点新闻作为案例来分析。
2.《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是一门注重统计和分析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零散的表象中作出统计和分析,学会提炼和反思问题。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和单科性科学的关系。其先修课程有《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改革发展稳定………………………………………………………………………(6学时)
1.改革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协调发展
2.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与主体文化心理结构
3.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
4.效率、公平与收入差距——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5.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
6.收入分配矛盾与经济社会稳定
(二)阶级阶层结构………………………………………………………………………(5学时)
1.社会转型加速期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划分
2.社会转型加速期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及派生出来的问题
3.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与城市社会问题
4.减缩贫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5.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一种社会学探讨——“犯罪成本”与“犯罪获利”
(三)新形势下应重视社区矫正问题研究………………………………………………(8学时)
1.社会转型加速期中国犯罪问题研究
2.教育救助——一种社会学的视角
3.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与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4.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5.城市中农民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
6.走向现代职业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制度创新的方向
7.“农民”理论与政策体系急需重构——定县再调查告诉我们什么?
8.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分析
(四)文化义利信仰………………………………………………………………………(3学时)
1.关于当前文化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2.义利互动模式与社会良性运行——对义利关系的一种理论和实证的社会学分析
3.转型期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一种伦理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五)民主自由人权……………………………………………………………………(2学时)
1.当前中国的人权思想
2.“新干涉主义”—— 当代霸权主义
(六)“现代职业女性”的社会角色——关于塑造现代职业女性新形象问题………(2学时)
1.现代家庭生活模式的演变
2.女强人与贤妻良母
3.从“杀熟”想到信任
(七)三农问题……………………………………………………………………………(3学时)
1.何谓三农问题
2.影响三农问题的各因素
3.新农村建设的几个要注意的方面
(八)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夏…………………………………………………(3学时)
1.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问题
2.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
3.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习题与作业
作业一:基于某个专题的小论文,可任选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作业二:基于某个专题的调研报告,要求有较翔实的数据。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考查。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查试题可用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开卷考试,也可用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来评定。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 郑杭生主编,《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印刷版。
《宪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8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刘爱芳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宪法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介绍近现代宪法的发展史、概念史、原理史,疏理宪法的原则、法渊、法解释学方面的学说与争论,着力阐释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精意,探索满足个人自由之要求的正义国家应有的公共权力结构。论证权力和权利的内在联系,阐释独立的宪法审查制度的人权价值。以发展中的中国宪法为主体,借鉴西方宪法学理和制度上的重大成就,力求比较恰当地理解中国宪法和宪政的过去、现在与可能的未来。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宪法学》课程的任务在于阐释宪法学的一般理论、社会实践及其历史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总论部分:宪法与宪政、宪法的起源与发展、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宪法原则、宪法规范与宪法文本;(二)政府论,该章包括如下内容:有限政府原理、政体、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三)宪法权利论,该章有以下内容: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与形态、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四)宪法运行论,该章包含如下内容:宪法效力与宪法实效、宪法的创制与变动、宪法解释、宪法的执行与遵守、违宪责任的概念与功能、违宪审查的制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社会的宪政和宪法现象,对这些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及世界宪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并对此展开讨论,并能对相关问题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法律辩论法。其中讲授法主要是用于基本概念、理论、原则、法律条文等内容的分析与阐释;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宪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理解;法律辩论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有关知识的了解,加强法律思维的训练。同时本课程要较好应用因材施教等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宪法学是从政治学与国家学中逐渐脱离出来而成为相对独立学科,并确立其学术地位的,至今二者仍然分享一部分研究对象,也有研究方法的共享,但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作为法学知识体系的《宪法学》,主要以《法学概论》、《法哲学》等法学基础课程为先修课程。其中《法学概论》为《宪法学》的学习提供基本法律概念、一般法律理论和基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哲学》作为对所有法律规范、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的高度抽象,则为《宪法学》的学习提供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一般方法论指导。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论:宪法与宪政………………………………………………………………(6学时)
1、宪法与宪政
教学内容要点:(1)什么是宪法。(2)什么是宪政。(3)宪政与宪法。(4)宪政宪法。
2、宪法的结构与分类
教学内容要点:(1)宪法的结构。(2)宪法的分类
3、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1)宪法规范。(2)宪法关系
(二)宪政制度之: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6学时)
1、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之:政权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2)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
(3)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2、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之:国家结构形式
教学内容要点:(1)概念和种类。(2)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特别自治模式:特别行政区。
3、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之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教学内容要点:(1)代议机关(立法机关)。(2)国家元首。(3)行政机关。(4)司法机关
(5)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发展的新趋势
(三)宪政制度之: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权利)………………………………(12学时)
1、宪法权利的性质、类型与保障。
教学内容要点:(1)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是宪法权利?(2)宪法权利的类型。(3)宪法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2、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要点:(1)平等权。(2)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3)财产权。(4)表达自由权。(5)选举权与被选举权。(6)社会经济权利
(四)宪法的运行………………………………………………………………………(8学时)
1、 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
教学内容要点:(1)宪法解释。(2)宪法修改。
2、宪法的保障与宪法审查
教学内容要点:(1)宪法效力及其保障。(2)宪法审查及其模式。(3)宪法审查的悖论:宪政审查的政治含义、问题及启示。
3、我国宪法审查模式的构想
教学内容要点:(1)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合法性及可行性问题。(2)中国违宪审查模式之选择
二、习题与作业
1、如何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2、美国的“国会”与中国的全国人大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3、什么是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双元首制和委员会制?
4、如何理解宪法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5、如何理解平等权的法性质?
6、如何理解“财产权是宪政的命门”?
7、如何理解表达自由权的宪政价值?
8、民主选举需要符合哪些宪法条件?
9、如何理解违宪审查制度的宪政价值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两部分构成。期末考查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2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童之伟主编,《宪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王世杰、钱端升主编,《比较宪法》,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3]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
[4]卢部信著,《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5]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7](英)戴雪著,《英宪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04月
[9](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9年4月
[10](英)詹宁斯著,龚祥瑞、侯健译,《法与宪法》三联书店,1997年
[11](法)狄骥著,《宪法学教程》,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12]〔英〕肯尼思·W·汤普森著,《宪法的政治理论》,三联书店,1997年
[13]林来梵主编,《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行政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29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代正群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1、《行政法学》性质:
行政法学是应用法学的分支学科,是法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学习和掌握行政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思政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法学研究、法律工作和政府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行政法学》的作用:
⑴、理论的作用
行政法学虽说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却有着其他法学分支学科不完全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发展背景。它不仅与法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与其他分支学科如宪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法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诸如政治学,行政学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行政法学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重大的理论作用。
⑵、实践作用
行政法有调整、分配公共利益的作用。因此,在处理行政法上各种问题时,要求我们同时考虑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在突出公共利益的同时,确保个体利益不受侵害,确保受到侵害的个体利益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因此,行政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作用。
⑶、方法论上的作用:
①有助于形成微观、细致、精密的思维习惯。
②有助于学生形成发展、系统与平衡等处理问题的方式。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行政法学》以行政法律关系及相关制度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行政法的原理、原则等基础性问题;对行政主体的理论与制度进行全面的阐述;以行政行为的研究为核心,在对行政行为的特征及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对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尤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展开论述,以勾勒出行政机关依法、合理管理社会的主要形式及其制度性保障;对行政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介绍的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并对行政程序的价值性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在公民权利保护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围绕行政复议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对行政法的救济问题进行阐释。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庭审旁听法。其中教学讲授法主要是用于基本概念、理论、原则、法律条文等内容的分析与阐释;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行政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理解;庭审旁听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观摩活动与参与活动,使其对行政案件的庭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法学属性的课程,专门阐述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在先期学习法学概论、法理学、宪法学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
1、 法律与行政……………………………………………………………………(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治的内涵(2)行政必须服从法律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2、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与公行政,行政法 , 行政法律关系。⑵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3、行政法学传统与行政法学的新理念……………………………………………(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以英美为代表的行政法及行政法学传统。(2)以法国为代表的行政法传统。(3)以前苏联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为代表的行政法传统。(4)行政法学的新理念——平衡论。
(二)行政法主体
1、行政法主体概述…………………………………………………………………(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法主体的概念。(2)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3)行政法主体的种类
2、行政主体……………………………………………………………………(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机关。(2)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3)国家公务员
3、行政相对人……………………………………………………………………(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分类。(2)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三)行政行为法
1、 行政行为概念…………………………………………………………………(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⑵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⑶行政行为的分类。⑷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⑸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2、 行政立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征。⑵行政立法的分类。⑶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⑷行政立法的原则。⑸行政立法的程序。⑹对行政立法的监督。⑺制作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3、行政许可…………………………………………………………………………(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⑵行政许可的种类。⑶行政许可的作用。⑷行政许可的程序。
4、 行政处罚………………………………………………………………………(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⑵行政处罚的原则。⑶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⑷行政处罚的管辖。⑸行政处罚的适用。⑹行政处罚的程序。
5、 行政强制………………………………………………………………………(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特征。⑵行政强制行为的种类。⑶行政强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6、行政程序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程序法概述。⑵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⑶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7、行政法制监督……………………………………………………………………(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⑵权力机关的监督。⑶司法监督。⑷行政监督。⑸审计监督。
(四)行政责任与行政赔偿
1、 行政责任……………………………………………………………………(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责任概述。(2)行政责任的种类与形式。(3)行政责任的确定与追究
2、 行政复议……………………………………………………………………(3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复议概述。⑵行政参加人。⑶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⑷行政复议的程序。
3、 行政赔偿……………………………………………………………………(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赔偿概述。⑵行政赔偿的范围。⑶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⑷行政赔偿程序。⑸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4、 行政补偿……………………………………………………………………(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行政补偿概述。⑵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⑶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⑷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二、习题与作业
1、学校纪律处分的性质及其救济途径。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务中的作用。
3、某一热点问题的行政法分析。
4、依法治校的措施分析。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总评成绩以平时成绩与期末开卷考试成绩之和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7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2]陈新民主编,《中国行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
[4]胡锦光、莫于川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杨解君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6]胡建淼主编,《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版
[7]叶必丰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版
[9]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英]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1]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
[12]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再版
[13][法]莫里斯·奥里乌著,龚觅等译,《行政法与公法精要》,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4][法]狄骥著,《公法的变迁》,郑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15]于安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17][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8]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
[19][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总论》、《行政救济法》、《行政组织法》,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日]南博方著,《行政法》(第6版),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日]室井力等主编,《日本行政程序法逐条注释》,朱芒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2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2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30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 时:
32学时
编写教师:
刘爱芳
学 分:
2学分
审 核:
朱放良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西方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理解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最重要的途径。《西方政治思想史》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西方各个历史阶段上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学说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并评价其当代意义及其价值。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使学生了解每一思想人物或时代潮流的关切所在,了解人们对国家和法律制度本质的探索和认识的历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沿革、思想渊源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和西方社会文化,促进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近现代以来在西方长期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中心,系统介绍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流变。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各种思潮的渊源、传承与发展。包括如下内容:古希腊政治思想,古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缘起、成熟与式微,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对自由主义的批判。重点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重要思想家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亚里斯多德的政治思想,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沦的传承与区别,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传承与区别,自由主义思潮内部的传乘、矛盾与张力等。要求精选自古希腊至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经典著作2—3部进行精读并写出读书笔记。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阅读经典文献法、讨论法。其中讲授法主要用于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重要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主要政治学说等内容的介绍与分析;阅读经典文献法主要通过对经典文献的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政治研究主题、基本价值观、研究方法的变迁与深化,以及不同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讨论法结合阅读经典文献法进行。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从纵向来看,本课程主要以政治学基础理论为先修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将为法理学、行政法学、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从横向来看,西方政治思想史与西方哲学史、经济学说史、法律思想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哲学史是哲学史的分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学家们关注如何增加社会财富,政治思想家们关注如何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国家与法在起源和本质上的一致使得西方政治思想史与法学的分支学科如西方法律思想史等成为姊妹学科。因此,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时,还应该联系其他学科,尽可能拓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视野。
第二部分 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及其方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产生及其发展。(2)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3)思想史研究的“斯金纳革命”。
(二)西方政治思想的缘起:古希腊与古罗马…………………………………………(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背景介绍。(2)国家的卫士与正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4)罗马人与人文主义者:主权再造
(三)西方政治思想的嬗变:中世纪……………………………………………………(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背景介绍。(2)基督教世界主义: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3) 基督教世界及其律法:圣托马斯。(4)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与美德共和国
(四)社会契约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社会契约理论的兴起及其可观的持续力。(2) 社会契约(一):霍布斯。(3) 社会契约(二):洛克。(4) 社会契约(三):卢梭
(五)启蒙运动与近代国家的演变………………………………………………………(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背景介绍:近代国家的近代性。(2)启蒙运动的政治学。(3)启蒙运动与依法而治:孟德斯鸠。(4)美国的启蒙运动。(5)启蒙运动的局限:柏克与休谟
(六)自由主义的兴起……………………………………………………………………(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自由主义的兴起。(2)自由主义的成熟:边沁与穆勒。(3)。自由主义的成熟与式微
(七)自由主义的批判者(一):黑格尔的国家与辩证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黑格尔的国家与辨证法。(2)马克思主义的的黑格尔背景
(八)自由主义的批判者(二):社会主义 ……………………………………………(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2)社会民主:伯恩斯坦与克洛斯兰。
(3)布尔什维克的综合: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
(九)自由主义的批判者(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6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民族主义的道德排他性:赫尔德。(2)精英主义对民主的批判:帕累托与米歇尔斯。(3)群众与群众理论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4)保守主义。(5)法西斯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反动。
二、习题与作业
1、古希腊政体学说是怎样演变的?
2、古希腊民主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3、试比较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沦。
4、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权术思想述评。
5、比较分析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6、试论孟德斯鸠的分权和制衡思想(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7、柏克与休谟政治思想述评。
8、黑格尔政治思想述评。
9、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思潮内部的矛盾与张力?
10、试论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11、试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12、试论精英主义对民主的批判。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两部分构成。期末考查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30%.
第三部分 附 录
教学参考书
[1]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全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3](美)约翰·麦克里兰著,《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
[4](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译林出版社,2009年7月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6](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7](英)霍布斯著,《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2年
[8](英)洛克著,《政府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9](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
[10](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12](英)埃德蒙·柏克著,蒋庆、王瑞昌、王天成译,《自由与传统》,商务印书馆,2001年
[13](英)伯林著,《自由论》(修订版),译林出版社,2011年年3月
[14](英)约翰·密尔著,《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5](法)圣西门著,《圣西门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
[16](法)傅立叶著,汪耀三译,《傅立叶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
[17](英)欧文著,《欧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
[18](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6月
[19](, 英)戴维, ·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20](美)约瑟夫·熊彼特著,吴良健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1](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2](美)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23](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
[24](英)斯威夫特著,孙晓春译,《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25](澳)佩迪特著,刘训练译,《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26](英)昆廷·斯金纳著,《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
《公关与礼仪》教学大纲
[1]
[2]
下一页
【
关闭窗口
】